当前,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合肥耀眼的“产业地标”,一条“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如今,在“链长制”的加持下,全市的新型显示产业正在聚焦显示领域未来技术方向,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链长制”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动力”
“合肥屏”做强产业链树立“产业地标”
新型显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涉及光电、集成电路、软件、材料、设备等多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是信息产业重要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
以2009年为起点,合肥用十余年时间趟出了一条显示产业发展壮大之路。从"标清"到"超清"再到"超高清",合肥显示产业实现单一技术到多技术布局;从平板显示到柔性显示的华丽转身,确立了新型显示产业合肥创新发展模式,为解决国内"缺屏少芯"之痛提供了合肥路径、贡献了合肥力量,实现了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
京东方,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开篇之作,它以“无中生有”的魄力打破了中国“缺屏之痛”,合肥也因此成为全球面板产量最高的城市之一,站上了显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今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疫情蔓延,供应链受阻的困境,合肥京东方依然跑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6代线、8.5代线和10.5代线三条高世代线满产满销,液晶屏行销全球。
这一好成绩,反映出合肥企业善于化危为机、危中抢机的弹性和活力。“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腾飞,为合肥京东方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说,今年以来,教育平板、笔记本电脑和桌面显示器的出货量大幅提升,下半年订单供不应求,较去年同期达到两位数增长。
“合肥市实行‘链长制’以来,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比如人才招聘,为我们与高校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链长制’,未来能给我们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李宾表示,作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龙头企业,京东方将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的研究攻关,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链长制”赋能,助力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9月落户合肥市新站区,福纳科技是一家以量子点材料为核心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围绕量子点材料、器件和工艺开展研发和生产,产品应用于新型显示、新型照明以及光电探测等领域。
“合肥实施‘链长制’以后,在凌云市长挂帅的新型显示‘链长制’推动下,目前已整合了新型显示基地内以合肥福纳科技为核心的十几家企业,规划了基地内‘量子点发光材料显示应用’产业链,为布局下一代量子点显示技术抢占先机。有了‘链长制’,可以由政府协调多方力量,实现政、产、学、研、金的有机结合,营造一种适合显示产业自适应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量子点显示技术在新型显示基地扎根、成长。”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向超宇表示。
“针对目前合肥显示产业链的现状,我们希望组建量子点显示供应链协会,上下游可以发布产品和对接需求。同时,希望对于国产替代的关键材料联合研发给予项目资金支持。还希望对于使用国产替代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下游使用国产材料,加快上游产业联动和创新速度。”向超宇建议道,有了“链长制”的“保驾护航”,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的发展。
目前,合肥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地,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是国家首批新型显示战新集群。
2019年拥有新型显示企业104家,实现产值843.33亿元,汇聚了京东方、维信诺、康宁、彩虹、视涯科技、乐凯科技、三利谱、江丰电子、奕斯伟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建成大陆首条6代线(总投资175亿元)、大陆首条氧化物TFT-LCD8.5代线(总投资285亿元)、全球首条10.5代线(总投资400亿元)、在建一条全柔AMOLED6代线(总投资440亿元),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较为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整体布局。2020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克服疫情影响逆势上扬,实现产值438.22亿元,同比增长12.7%。
延链、补链、强链,随着合肥实行“链长制”,合肥市将全力推动京东方、维信诺等龙头企业牵头会同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供需对接等方式加强产业链协同,持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