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邻居+伙伴” 打造一体化“朋友圈”|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邻居+伙伴” 打造一体化“朋友圈”
日期:2021/1/29 8:46:11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46次

从曾经的“江南省”,到如今的安徽与江苏,皖苏两省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来往密切。

  在皖苏交界地区,民间经济与文化交流更是频繁,多少苏皖群众穿梭在两地就业、生活,“跨个省”如同“串个门”般方便。

  是“邻居”,更是“伙伴”。溧阳、郎溪、广德,这三个县级地区,深化多领域合作,在一体化发展上率先示范。2015年12月,江苏溧阳市与我省郎溪、广德三地政府签订苏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开启了三地合作发展的序幕。5年多来,示范区合作交流愈发密切,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合作发展成效显著。经国家发改委批复,苏皖合作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作区。

  产业协同优势互补

  青虾产业“越界”发展,旅游产品“组团”推广

  苏皖交界处,天目山余脉往东延伸,形成伍员山,这座山也是郎溪与溧阳的交界山。

  三地的合作关系,就像这大山一样紧密。

  近年来,溧阳、广德和郎溪三地建立完善了跨省交流机制,在产业协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不少合作探索。其中,农业的产业合作为当地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效益。

  溧阳市社渚镇,被誉为“中国青虾第一镇”。与社渚镇一山之隔的郎溪县凌笪乡,通过农业合作,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并迅速融入产业链中。经过多年的紧密合作,这条青虾产业链“穿过了省界”,“越过了大山”,富了农民,旺了乡村。

  天还没亮,郎溪县凌笪乡方里村的周学军的青虾收购点已挤满了养殖户。周学军忙着称虾,再装车运送到江苏常州的青虾市场。

  早些年,周学军只是个普通的“打工仔”,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溧阳市许多青虾养殖专业户通过养虾发家致富。他萌生了养虾的念头,经过多年摸索,产量逐渐上升,利润不断增加。如今,周学军还在两省交界处办起了一个青虾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量保持在800斤至1000斤。

  “青虾价格一直都很好,销路也不错,一般每斤能卖到50多元。一季下来,刨去成本,一亩水田净挣2000多元。前段时间,我们又投入了新品种。”周学军表示,江苏溧阳青虾养殖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并完成回购,有了技术指导和市场保障,他基本不需要操太多心。

  周学军只是凌笪乡众多“养虾大军”中的一员。该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许长旺表示,近年来,江苏社渚青虾养殖逐渐向苏皖交界的周边乡村辐射,不少村民依靠养虾脱贫致富。三地强化以青虾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合作,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青虾联合养殖和销售,多年来,共培训养殖户600余人次,发放养殖资料900多份,帮助销售青虾超200万斤。

  产业协同,成果丰硕。三地的产业结构各有特点,示范区立足“融合”和“互补”,实现了携手共赢。

  在旅游领域的合作,让游客能“一次游遍两省三地”。溧阳、郎溪、广德三地联合进行旅游推介,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太极洞南山竹海纯玩两日游”“太极洞+灵山大峡谷+笄山竹海+天目湖三日游”等旅游产品,开发伍员山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同时,相互支持区域内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郎溪伍员山水农业公园蓝莓文化旅游节、广德农耕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增强了苏皖合作示范区旅游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互联互通环境共治

  完善路网“串门”更近,环保联治机制更顺

  每天早上,郎溪县下吴村的蒋杰,坐上开到村门口的校车,前往10多公里外的溧阳社渚镇社渚初级中学就读。这比他去郎溪县城上学近了一半的路程。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邻居”之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往来于两省之间就业、居住、上学的例子,数不胜数。

  交通的便利,得益于近年来高速公路、交界道路的修建与完善。在交通建设方面,G4012溧宁高速江苏段开工建设,G50沪渝高速宣城至广德段改扩建勘察设计已挂网招标,溧阳、郎溪、广德三地主城区将迈入“1小时通勤圈”。同时,交界道路建设有序推进,溧阳社徐线改造工程、溧阳县道304社渚殷桥到郎溪梅渚段等项目已完工通车,G318广德山关至郎溪段完成初步设计,G233广德至溧阳段完成设计招投标。

  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是首批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它连接起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广德、郎溪也借鉴“溧阳1号公路”的成功经验,广德“竹乡画廊旅游100”风景道建设有序实施,郎溪“清新飞鲤·通湖绿道”项目完工验收、郎溪“云舞之路·七彩环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一条条优美的风景道,拉近了城与城、城与乡、乡与乡的距离,更是串起了苏皖合作示范的“绿色通道”、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黄金廊道”。

  行政区域的界限,虽给跨省的环保工作增添了难度,但在三地的协同努力下,示范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探索了共保联治的新机制。

  据介绍,溧阳、郎溪、广德与长兴、安吉等地共同建立环境污染联合防治、联席会议、环境应急联合处置、联合检查等六大联防制度。近3年累计互通线索23条,开展联合执法21起,查处跨境环境违法行为9起。2020年7月,三地还签订了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合作框架协议。

  公共服务共享便民

  外省名师易地教学,跨省就医方便快捷

  随着示范区公共服务合作的推进,更多群众享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据了解,三地建立了两省六校教学研讨会机制,先后推动成立“胥河情”“竹海情”教育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溧阳把学科带头人定期派往郎溪、广德,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同时,溧阳、郎溪、广德三地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愈发频繁,“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名教师”送培活动等项目持续推进,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延伸。

  在医疗方面,三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广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建立“苏皖医疗协作示范基地”,就诊人数同比增长109.4%。溧阳社渚镇卫生院加快二级医院创建步伐,构建区域性农村医疗中心,交界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就业和医保方面,示范区更是实现了全程互动与共建共享。针对三地人力资源的互补需求,2018年,三地人社部门协商签订《苏皖合作示范区溧郎广三地人力资源合作协议》,通过多年努力,基本实现了人力资源和企业需求的信息共享;三地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三地已实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时结算。

  “经过多年建设,示范区三地已经形成产业协同的‘金三角’、生态共护的‘绿三角’、情谊深厚的‘铁三角’,合作成效令人倍感振奋,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广德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戴航表示。

  今后,苏皖合作示范区的“朋友圈”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苏皖合作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起草组和国家相关部委办局的高度关注,在充分吸收示范区机制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支持一市三省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在溧阳、宜兴、郎溪、广德、长兴、安吉以及白茅岭农场建设产业合作区,为“一地六县”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皖合作示范区经过5年多建设已形成一批新成果、新机制、新经验,将为下一步谋划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提供示范。”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运用前期合作成果,深化改革创新,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构建区域合作新机制,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共建“一地六县”,打造“长三角之心”,使之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