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花为媒 “乡创”试水多业态 安徽油菜花主题经济进入2.0版本|最近动态|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最近动态  
花为媒 “乡创”试水多业态 安徽油菜花主题经济进入2.0版本
日期:2021/3/17 9:03:00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82次


  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宗河团队在黄山市徽州区设计的卡通主题创意油菜花海 受访者供图

  歙县坡山村的农家乐和油菜花景 王磊/摄

  坡山村的农家乐和油菜花景 王磊/摄

  歙县石潭村的油菜花景 吴炳山/摄

  在“中国徽文化之乡”安徽歙县,眼下正是油菜花烂漫的时节。相对曾经享誉世界的歙砚、徽墨,如今“油菜花经济”已成为当地又一张重要名片。

  皖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明显,有利于打造“花海”景观,加之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映衬,别具诗情画意。歙县文旅部门给出一组数据:2019年,歙县油菜花观赏地农家乐收入近4000万元。2021年,预计全县因油菜花吸引游客近60万人,油菜花全旅游产业链将收入3.8亿元。

  但当前的油菜花经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花期较短,客流有季节性波动,难以实现均衡发展,对于村民来说,红利覆盖面不够广,距离共同增收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多种业态,势在必行。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前往皖南山区,展开深度调查,探寻油菜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油菜花“红”,摄影、直播功不可没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这种乡间寻常景观成为热门景点是近年才有的事。

  摄影爱好者是油菜花景观的最先“推手”。

  霞坑镇石潭村,在油菜花没有“走红”之前,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23个村民组散落在山头上,2005年以前,村里没通公路,连大米都要徒步挑上去。2009年前后,因摄影爱好者的发掘和传播,奔着油菜花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时甚至“人满为患”。霞坑镇党委书记汪敏介绍,现在油菜还没完全开起来,一天就来了2000多人。2018年和2019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曾有一天,100多辆旅游大巴车开进了村,让当地应接不暇。

  相隔不远的杞梓里镇坡山村也坐落在半山腰,之前因为土地贫瘠,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空心化”严重。2012年,一位摄影爱好者的到来让坡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四清敏锐地意识到,坡山村也可以像石潭村一样,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农民出身的方四清自己花1万多元购置了单反相机,免费为摄影师提供食宿,跟着摄影师后面学拍照,把照片分享在各大摄影论坛和QQ群里。坡山村逐渐有了名气,全国各地的摄影师都来此蹲点,也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

  “摄影人追求角度、光影,这里有山有水,错落有致,看起来很有意境,符合艺术之美。”合肥的一位摄影爱好者早在17年前就曾到歙县拍摄创作,见证了皖南油菜花走红的全过程。他感慨,以前把一张张油菜花美图上网传播,可能会引来一批摄影爱好者,不过要想“炒红”一个“摄影点”,需要持续多年的努力。而现在,一个有数百万粉丝的直播账号能让名不见经传的景点“一夜走红”。

  村民吴炳山是桃花山庄农家乐老板,也是和一拨拨前来摄影爱好者学会了拍摄、修图。遇到花期,吴炳山就拿着手机和三脚架,实时“播报”油菜花长势,很多游客正是看了他的直播才来这里旅游。

  相比吴炳山,拥有60多万粉丝的抖音主播“黄山婷婷”无疑更具传播力。“欢迎您来我直播间感受春天的第一缕气息,看金灿灿的油菜花。等到城市风景都看透,乡土才是最好的归宿……”“黄山婷婷”本名陈婷,导游出身,有着丰富的文旅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的表达能力。连日来,歙县三阳镇梯田油菜花开放,她在花丛中直播,让五湖四海的朋友“云赏花”,不到半小时,就有超过10万名网友观看。很多网友留言咨询旅游路线和食宿价格。

  在歙县副县长江成永看来,油菜花如同一座桥梁,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村民从城市游客那里学会摄影、直播技术,受到了审美的启蒙,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更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文化自觉,成为油菜花景观最活跃的“传播者”。

  围绕油菜花 返乡做文章

  油菜花火起来了,商机随之而来,创业青年率先试水,办起了农家乐、民宿。

  大年初三过后,吴炳山的农家乐15间客房爆满,很多是来自南京、芜湖的短途游旅客。“3月初到5月客流量大,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他笑着说。

  吴炳山和妻子汪杏霞都是初中毕业,之前贩过茶叶、修过拖拉机,日子过得很节俭。2011年,他们在老家宅基地建了5间客房,开起农家乐。

  2017年,村里的公路拓宽了,给自驾游提供了便利,游客越来越多。汪杏霞在家门口和附近山坡最显眼的地方种了5亩油菜花。清明以后,油菜花谢了,汪杏霞再种上向日葵。此外,还有7月的百日菊,冬天的红梅,“只要花开着,就不愁客源”。到了花期,客人提前10天才能订到房,他们甚至抱怨:“景色这么好,怎么不多建点客房?”如今他们的农家乐有15间客房,每年收入近20万元。

  坡山村“水墨山川”农家乐傍山而建,站在观景台,一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35岁的方炜过去曾在浙江开饭店,现在既是老板,又是主厨。最初父母经营农家乐,两位老人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把他召唤回来。

  自方炜回归后,农家乐开始“换挡升级”。客房扩建至22间,可以同时接待上百人用餐。父母过去用土灶烧菜,客人多的时候,火力跟不上,菜不入味,还经常手忙脚乱。方炜买来大型煤气灶,亲自烹饪,不断创新菜品。

  “十几年前,没人觉得油菜花是一种资源,村里的年轻人都逼着自己走出去、学手艺。”方炜发现,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回来了,有的人开农家乐,有的人则为农家乐建设配套做起了装修生意。

  像方炜一样,越来越多“乡创”开始返乡,围绕着油菜花做起了文章,不同的创业业态应运而生。

  黄山市永胜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方永年,2005年从杭州回到歙县,累计投资2000万元,将废弃的茶厂改建成艺术写生基地,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写生基地。

  每年春天,碧绿如黛的新安江水和沿江的油菜花相映成趣,当地政府顺势举办“写生节”活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美术学院的师生纷至沓来。“一年接待2000多人,不成问题,200多个床位供不应求,我们还提供展览、工作室、会议室等一条龙服务。”方永年说。

  “写生的师生回校后,自然会策划作品展览,还会带家人、朋友来重游。”方永年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也是油茶花景观的重要传播载体。据他介绍,全国有十几位知名艺术家在基地成立了工作室,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地生态自然的展示,也是对徽州历史文化的弘扬。

  政府扶持,“种油菜就是种风景”

  油菜花景点可以一夜爆红,但是油菜花经济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与政策引导。

  “石潭村有1000多亩油菜花,三分之二是老百姓自己种植的,政府补贴种子和化肥。”霞坑镇党委书记汪敏说,油菜花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一到花期,当地茶叶、笋、核桃等土特产供不应求,甚至老百姓摆摊卖矿泉水都能赚钱。

  自2016年起,黄山市农业部门制定全市景观油菜种植区划,以景区、摄影点、旅游公路沿线、主要河两侧等为重点,打造20个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截至2020年,油菜示范片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

  此外,黄山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奖补资金150万元,用于示范片油菜种植补助和先进区县、先进示范片年度奖励,并按苗期30元/亩、花期30元/亩的标准补贴农户种植。

  “今年,我们对油菜种植点进行优化整合,全市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增加到23个,涉及31个乡镇、62个行政村,面积增加到2.15万亩,实现‘种油菜就是种风景’。”黄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研究油菜育种30年的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宗河分析,发展油菜花经济顺应国家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战略。油菜“搭台”,实现经贸唱戏、科技唱戏、旅游唱戏、文体唱戏,是地方经济快速转型的需要。不过他也坦言,由于油菜花季节性明显,会降低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效益,“油菜花海存在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没有门票收入,没有参与性的娱乐项目,缺乏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在他看来,要想实现油菜花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资金持续投入,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合力通过政策、项目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参与创意油菜花海建设。

  目前,黄山市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打造从苗期到花期均可观赏的创意油菜景观,力求实现“一年四季有花看”。

  朱宗河团队承担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景观油菜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在黄山市休宁县的油菜花海中套种小麦或蚕豆,用色差勾勒出线条和色块,塑造创意图形、文字。2019年,休宁县种植景观油菜花田2890万亩,打造出“凤凰于飞”“美丽皖南”“双龙戏珠”“嫦娥飞天”等创意油菜花海,推介镇、村旅游和徽文化。当年,全县接待游客41.13万人次,油菜产业综合效益达1.4亿元。

  同样在歙县,当地针对古城、村落、云巅、江畔、田园等不同场景,进行油菜花海的景观设计。“只有把山川、云海、花海这些空间生态资源变成资产,才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江成永看来,形成“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的全链条,就能让油菜花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从而破解旅游衍生、附加产品难卖、卖不上价的问题。

  朱宗河建议,油菜浑身都是宝,创业青年应投身全价值链发掘,围绕油菜的根茎、叶、花、种子做文章,加大对蜂蜜、菜薹、高品质菜籽油、油菜花食品、油菜花化妆品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大不同叶色、不同花色等油菜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从品种角度解决油菜花海季节性局限”。

  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花海”红利普惠

  发展油菜花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村民共同增收,巩固扶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但从现前阶段看,村民增收渠道较为狭窄,局限于农家乐与民宿等低附加值的服务业,红利难以惠及每户村民。

  记者在石潭村了解到,近年来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数千万元资金,拓宽了上山的道路,建设了观景台、停车场等设施。但是对于石潭村这些众多“网红”景点来说,由于并非景区,没有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只能来自农家乐的接待和土特产的现场零售。

  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每天来自市场、公安、交通、环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镇村干部近80人,在山上山下维护秩序,其人力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多旅行社带团来,常常是小红旗一挥、大喇叭一喊,逛完就走,没有留下收入,还会留下垃圾。”一位镇里的工作人员说。这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这个4000人的村庄旅游收入接近千万元,但真正受益的只有200多户,村集体经济并没有因此壮大。旅游旺季,村集体和交通企业合作运营上山摆渡车,也只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于支出工作人员的人力费用。“从现实来看,不能指望所有村民都成为经营户,但是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的巨大投入,希望的是所有村民都能受益。”在他看来,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让每户村民都能从油菜花经济中获益。

  发展集体经济,要想取得所有村民的共识与支持,并非易事。在坡山村,2015年,村里成立四季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鼓励村民入股,共同分红,但最终只有13人入股。

  方四清一心盼着着把村民拉进来,一起干,随后又牵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以村里的集体土地入股,建起了四季海农家乐。这几年,农家乐年均营业额100万元左右,附近十几个村民在此就业。不久前,合作社又流转了60亩土地,着手整体打造花海景点,除了给每户村民500元土地流转费之外,额外再加每亩500元的补贴,为的就是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这些年来,方四清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农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统一规划,形成规模效应,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两委才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才能组织村民一起按规划发展。

  “回到油菜花海的打造上,农户单打独斗,在屋前房后随手种点油菜花,难以形成大规模连片风景,没有视觉震撼。”方四清说,必须由合作社统一规划,村民统一种植,统一造型设计,同时在春季之外,轮种其它花卉和果树,才能确保一年四季花不断。

  诚如方四清所言,油菜花经济普遍进入了“2.0版本”阶段,客流已不再是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提升服务品质,实现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富裕”。

  曾在上海打工多年的方四清坚信,年轻一代思想更加解放,有能力解决上一代留下来的发展问题。几年前,年近六旬的他说服儿子方威从珠海一家央企辞职,回来负责农家乐的运营,此后,又有外地的大学生相继来到坡山村创业。这种“回流”现象让村民看到了产业“后继有人”的希望。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