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依靠科创化蛹成蝶 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跑出加速度|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依靠科创化蛹成蝶 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跑出加速度
日期:2021/6/18 8:28:56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65次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国仪量子研发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100 受访者供图

  安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关键技术攻坚支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为主抓手,推动科技创新聚沙成塔、化蛹成蝶,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2020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8,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单项争先”到“全面提升”

  就在上个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其操纵的超导量子比特达到62个,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

  安徽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站位谋划科技创新工作。7年来,共安排专项资金74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安徽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设计出台了涵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

  与“十二五”相比,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十二五”末的43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54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20年的4.9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4件,较“十二五”末增长2.6倍;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连续4年“进大于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提升到2020年的60%左右。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科技创新龙头作用,着力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合肥滨湖科学城挂牌运行,对标国家级新区筹建……

  安徽高规格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安徽创新馆,高质量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安徽科技大市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安徽推出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5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目前,“一室一心一区一城一省”的“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已立柱架梁,“3+4+N”大科学装置集群已初具规模,32家“一室一中心”获布局建设,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

  截至2020年底,安徽已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10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

  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2021年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突破100秒时,所有在场科研人员不禁露出微笑、鼓掌欢呼。项目总负责人龚先祖使劲捶了几下桌子,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EAST以1.2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了101秒!这一突破,一举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世界纪录延长了5倍。实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这一技术迈向商用奠定了物理和工程基础。

  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到成功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从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等量子测控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到国内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从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到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正式开通试运行……

  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竞相涌现,同时也支撑引领着安徽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020年,安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772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8559家,较2015年增长2.7倍,居全国第十位,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在安徽合肥,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十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芯”——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加快推进,积极发展129户集成电路企业,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9纳米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

  “屏”——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蚌埠玻璃院自主研发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国产。

  “器”——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应流集团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合”——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科大讯飞研制出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华米可穿戴设备销量全球第一。

  安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5年以来,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支持项目1026个,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5.19亿元,带动市(县)支持资金13.18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00.75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申请专利7500多项,制定新标准2500多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人才6700余人。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关键技术攻坚支持体系,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已连续5年保持11%以上增速。

  从“一枝独秀”到“竞相争艳”

  安徽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我们通过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修订完善《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强化政府创新治理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

  安徽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科技领域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完善突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导向的奖励体系。”罗平说。

  2013年以来,安徽共出台20余项科技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也正加快构建。

  统计监测显示,2019年安徽省创新发展指数113.9,与2015年相比上升4.4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四位,创新意愿居全国第一位。

  与此同时,安徽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合肥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合肥高新区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在安徽,以创新型省份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为支撑,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构建,逐步形成了“一圈五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安徽聚焦人才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2019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为40人年,比2013年增加12.1人年。

  2020年,安徽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在皖院士累计达到38人,共备案院士工作站62家,在皖7名外国专家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