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茶馆破旧不堪
位于六安城区东大街最西边一幢近百年历史的升平茶馆,因年久失修如今已破败不堪。记者昨日走访了解到,这座老茶馆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随着城市开发建设进程的加快,升平茶馆也将面临拆迁,专家呼吁对这座老宅应予以维修保护。
百年茶馆年久失修成危房
记者昨日从六安市东大街往西走到尽头发现,一幢砖木结构的徽派老建筑像一个坐标,隔开了泾渭分明的新、老城区,东南面全是崭新的高楼大厦,西北面是尚未改造的老城区,这座老宅子就是升平茶馆。
老宅子为砖木结构两层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占地面积约300平米。记者看到,房子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已十分破落,外观结构基本还保持着原样,门头牌匾上“升平茶馆”4个大字清晰可见。
在门口卖卤菜的黄师傅介绍,这座茶馆年代可长了,他今年60多岁,小时候这里很热闹,房子也不像现在这样破,20多年前这里是胜利饭店,他就曾是这个饭店的职工。街坊在一楼支起大锅,摆上桌凳成了早点铺子,二楼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失火,以前喝茶的包厢烧掉了,由于是危房一直空着没人住。
老茶馆承载六安历史记忆
当地高龄老人们回忆,升平茶馆建于上个世纪初,二、三十年代是六安首屈一指的高档茶馆,老板叫李崇元。茶馆一层为普通茶馆,楼上是单间雅座,茶客们上午在这里喝茶聊天,处理民间事务,下午和晚上有许多艺人说唱六安大鼓。文革期间,书场关闭艺人被遣散,后来成了早点铺。
辖区裕安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鲍传龙介绍,解放前这一代有很多茶楼、澡堂、会馆,现在仅存这一处老茶馆了,这座老宅子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记忆。旧时的生意人为了招揽买卖,澡堂和茶馆、饭店往往连成一体,有钱人泡澡之后,可以修脚、吃点心、喝茶,在雅座包酒席请客,而在一楼喝茶的多半是平民和小商人。
鲍传龙说,升平茶馆做过我党革命活动的联络点,著名红色诗人蒋光慈常在这里邀三五好友指点江山;抗战期间,这一带曾是国民政府安徽临时省政府驻地,达官贵人出入其间,商贾繁华达到顶峰。
专家建议原址上维修保护
“升平茶馆四周基本都开发改造了,老茶馆被拆是迟早的事”,附近居民说。记者从六安市文物局了解到,升平茶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看来市民担心老宅子被拆不无道理。
鲍主任认为,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建议原址上维修保护升平茶馆,或者在保留其清末徽派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改造成可以利用的现代茶楼。
该市茶叶产业协会相关专家表示,“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如果能保护好升平茶馆,则能成为六安悠久茶文化最好的实物佐证。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六安茶叶产业发展,申请注册升平茶馆百年老店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