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寿县炎刘镇新桥·阳光半岛广场锣鼓喧天,5条巨龙在空中飞舞,来自全县各乡镇的众多村民将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传统舞龙、寿州锣鼓,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肘阁、抬阁艺术,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舞龙四五十年79岁老人仍硬朗
昨日一早,寿县保义镇的5支舞龙队就赶到阳光半岛广场,他们分别代表各自的家族来表演。每支舞龙队大约有30人,分穿蓝、红、黑、黄、白五色舞龙服,舞动的也是代表家族颜色的巨龙。
在众舞龙队中,来自张氏家族的张大爷今年已79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据悉,张大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都会用舞龙来喜迎新春,至今已有四五十年。他说,舞龙是家族的传统文化,他有责任将其传承,而实际上家族中有比他更年长的舞龙者。“有一个已经100岁,但我们现在不敢让他舞龙,这一次也没让他来。”张大爷说,他会把舞龙进行到底,直到他舞不动为止。 5支队伍中,年纪最小的是洪氏家族的13岁男孩,是一名小学生,因力气有限,他只能在旁边扛旗。只见,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5条龙欢快舞动,互相盘旋,为节日平添了不少喜庆。
“县太爷”仅五岁抬阁上逗笑众人
舞龙结束后,来自寿县正阳关镇老年大学锣鼓队的老人表演了传统的旱船艺术。旱船是当地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他们有人扮演成媒婆,有人扮演成新娘坐花轿,大伙扮演的迎亲队伍,踏着独特的民间舞步,让市民拍手称绝。
而在表演队伍中,最新颖、最精彩的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阳关“肘阁”和“抬阁”。抬阁由两人将小孩抬在三四米高的特制的阁楼、凉亭或花轿内舞蹈的表演形式。下方的青壮年身着彩衣、在乐队的伴奏下缓缓而行,抬阁上5岁孩童扮演成县太爷脸涂油墨、身穿戏服,坐在上面来回摇摆,他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大伙纷纷与这位大胡子“县太爷”合影留念。
肘阁由一大一小两人表演,成年人将铁架捆绑在腰背,再以铁杆连接另一个铁架,小演员扮演着各种喜剧人物,被顶托在三四米的高空中。地面上成年人按照一定的舞步边扭边走,上空铁架上的“小仙女”、“小穆桂英”等边摇边摆,像是金鸡独立,看上去非常惊险,但是又极具欢乐的喜庆色彩,每对肘阁表演者都表演一种内容,多为历史人物或戏剧人物。在表演肘阁的孩子中,最小的只有4岁。
正阳关镇文化站的赵站长说,抬阁、肘阁看上去惊险,但事实上很安全,孩子都是被牢牢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