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传承古皖文脉 建设精神家园|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传承古皖文脉 建设精神家园
日期:2013/4/12 9:51:36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991次

 长江流经大别山南麓,在历史上孕育了一方文化,这就是古皖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古皖文化是古皖人民的血脉,是古皖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整理研究古皖文化以推动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近,省地方志办公室调研组赴安庆市八县(市)三区进行古皖历史文化调查,得到一些启迪。

 

古皖历史源流

 

    古皖历史源远流长。目前已经发现的薛家岗遗址,位于潜山县,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古文化遗址,距今约在5000年至6000年之间。这块土地在西周时代为皖国,还有松兹、桐子、宗子三个小国。境内有皖山、皖水,皖山即天柱山;皖水,即皖河,源出大别山。皖为何意?《说文解字》无此字。《康熙字典》释为“明星也”、“明貌”。古皖学者认为,古皖字偏旁或为“目”,或为“日”,释为“大目”,意为眼光远大,能高瞻远瞩。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封天柱山为南岳。后隋文帝以湖南衡山为南岳,天柱山被称为“古南岳”。在隋代以前,长江流经安徽没有岸线,那时都是湖泊沼泽。今天的皖江之首为彭蠡泽的一部分,彭蠡泽即鄱阳湖古称,烟波浩淼,其面积仅次于云梦泽,为长江流域第二大泽。彭蠡泽东部就是雷池。雷池非一池之水,今望江、宿松、彭泽均属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东晋平叛,掌管中央政权的庾亮在给江州刺史温峤的《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后来的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发生鄱阳湖大战,这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决定战略命运的一次大战,望江、宿松就属于当时的战区。太平天国时期,安庆保卫战也是决定命运的一场决战。安庆市区本来没有城,只是一个渡口、一个军事要塞。 1217年,知府黄干于此筑城,并成为府治。 1661年,江南布政使司分为左右布政使司。 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 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从南京移治安庆府,即今安庆市。皖,从此成为安徽别称。

 

古皖文化精华

 

    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在此交融;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在此碰撞。在古皖大地上,自古以来各个时代的文化遗产珍贵而丰富,这是建设当代文化的深厚根基。

 

    几千年来,古皖人民崇文尚德、忠勇坚韧、务实进取、开放包容,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人文精神。唐代桐乡县(即今桐城市)县令徐德闰说:“张四维而在政,风雨通神;开六艺而训人,弦歌移俗。 ”古皖人民历来重视教育,“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笃学敦品,文章报国”,这种坚定的读书理念代代相传。吴汝伦是桐城人,同治进士授内阁中书,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后创办桐城中学堂。在古皖这块土地上,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出了桐城派领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出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出了著名作家、学者和诗人张恨水、朱湘、朱光潜、方东美、海子,这都不是偶然的。

 

    儒佛道三教,在古皖大地自古流传。过去的天柱山,就有“三千道士八百僧”。儒学是官方文化,佛道是民间信奉。儒家文化在古皖随处可见,文有桐城派和众多学者、作家、诗人;山有天柱山、浮山、小孤山,都是石刻满山。古皖佛道地位很高,北周灭佛,慧可南下,卓锡司空山,创立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是为二祖。三祖僧粲,主持天柱山。谈中国佛教禅宗,不能不提司空山、天柱山。儒佛道三教,在古皖山中留下众多遗存,至今香火不绝,游人接踵。这种文化氛围,对民风民俗影响至深,对人才培育作用很大。将军大使黄镇,就是枞阳人。当代佛教领袖赵朴初,就是太湖人。哲学家方东美是桐城人,他把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新儒学看成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重要文派,就是桐城派。这个文派的思想体系是程朱理学。这个文派师承《左传》、《史记》、唐宋古文,开一代文风。桐城文派是官方文派,曾国藩是后期代表作家之一。桐城派代表作家重在“治国理政”、“济世通时”、“因时而变”,崇尚“雅洁”、“阳刚”的文风,这与常人理解的桐城派大相径庭。借鉴桐城派,可以改进空谈误国的文风、官话连篇的文风,提倡利国利民、求真务实的文风。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家喻户晓,这首诗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皖大地。

 

    戏剧史上,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使徽剧誉满京城,并进而演变为京剧。安庆人高朗亭、程长庚、杨月楼等名家称雄京华剧坛。如果说京剧为官府大雅,那么黄梅戏则为山野文化。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边界地区的采茶调,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培育了这朵山野奇葩。地方志记载的第一位黄梅戏职业艺术家是太湖人胡普伢。黄梅戏以怀宁腔、安庆官话为正宗,以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为杰出代表,以《天仙配》、《牛郎织女》为艺术高峰。

 

    在现代,岳西县有红25军、28军旧址。这个至今只有40万人口的山区县,为中国革命牺牲了38000人,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100多位。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就是岳西人,1931年他在慷慨就义前自撰挽联:“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 ”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依托地方人文建设文化园区

 

    继承光大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人文旅游是一个普遍的基本取向。应当考虑,以传统人文为依托,建设古皖文化园区。古皖人文旅游,首推天柱山,次为浮山、小孤山,再次为司空山。其实,司空山佛教禅宗旅游品位很高,应加以大力开发。地方博物馆、人物馆、民俗馆、传统文化馆和独秀公园、王步文故居、张恨水纪念馆、黄镇纪念馆、黄梅戏博物馆,都是展示地方历史、传统文化、风俗民情与革命烽火的重要场所。再如枞阳的浮山是儒山、佛山、道山、火山、红山、青山,六山合一,方圆19平方公里。这座历经千百万年形成的人文山,就是一座现成的人文园区。像司空山、天柱山,还有薛家岗遗址、古民居、古山寨、革命纪念地,都可以成为建设文化园区的最佳选址。这一点,应引起有关地方政府注意。要转换观念,因文制宜,充分尊重、保护、积累、利用文化遗产,而不要破坏、移植、复制、制造文化遗产。

 

    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每个地方都有众多的文化遗产、遗存,本地居民珍爱有加,政府要进行保护并适度开发。虽然外地游客来此不多,但本地居民可常常光顾,借以陶冶情操、体验历史人文。对外发展人文旅游,对内发展人文休闲,可以说也是民生工程。

 

    古皖大地是戏曲之乡,民间文艺团体活跃于城乡,自娱自乐,共娱共乐,享受艺术,歌唱生活。这种民间活动,是盛世景象;这种民间艺术,是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政府要给予关心、支持,这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喜庆吉祥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美好的中国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还有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像岳西、潜山等地的桑皮纸、望江挑花,都很有价值,需要保护传承。在古皖大地上,还有许多小剧种,有的已经衰微,有的还在民间喘息。对此应加强抢救挖掘,要有音像资料存史。

 

遵循文化规律,着力传承创新

 

    任何一种文化从产生、兴盛到衰亡都是有规律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感情为转移的。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完成生命周期之后才能成为遗产,成为记忆,成为永恒。我们应正确对待处于生命不同阶段的各种文化,该育者育之,该捧者捧之,该养者养之,该藏者藏之,该供者供之。

 

    传统文化是时代文化的基础、源头,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就没有当代文化的发生。今天,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与建设当代文化,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的责任之一,是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破坏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的磨损、社会的破坏、政府的不当规划开发。避免自然、社会的破坏,只能靠政府,而避免政府的不当规划开发,只能靠政府的自觉和上级政府的管控。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地方官员走马灯,对传统文化虽然说几句要重视,或者搞点建设,但浅尝辄止,然后匆匆离去。在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过程中,拆旧建新相当普遍,很多未被公布为文保单位的古街道、古民居、古建筑、古道、古树常常灰飞烟灭。决策者没有识古之眼、惜古之情,只剩下政绩之念;开发商干脆摧枯拉朽,再好的文化遗产也比不上亿万资产。我们应大力制止这类现象再现。政府的责任之二,是尊重群众的文化愿景与文化创造。一方人,一方文。我们调查发现,安庆市文化工作者对文化遗产一往情深,长期倾注了他们的心和力;在民间,各种文艺团体十分活跃,是传承传统文化、孕育新文化的一方沃土。现在的问题,政府应主动自觉地和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团体加强沟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继承文化遗产,创新时代文化,应是政府、文化工作者、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发展繁荣中国文化,应是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一致的追求。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