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兴红,我市程氏剪纸第二代传人程兴红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我市第一位民间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兴红的作品大胆夸张,古朴简约,古拙雄浑,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代表着阜阳剪纸的最高水平。”
走出国门的程氏剪纸
近日,记者走进程兴红的作品展览室,一幅幅构思巧妙、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让记者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国际性剪纸展览大赛现场。
“这些作品可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得奖项。”程兴红指着挂在墙上的剪纸作品,一一向记者介绍。
这其中,安徽省小商品博览会金奖作品《渔娃》勾勒了一副年年有余、人丁兴旺的渔家新景象;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第一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二等奖作品《四季平安》用四幅剪纸分别表现了四季之中景物变化的场景,“花、鸟、虫、鱼”均有涉及……
程兴红告诉记者,程氏剪纸的最大特点是“土气”和“不修边幅”。“土气”是指创作灵感来自农村,表现的是民俗文化。“不修边幅”是指剪纸一气呵成,从不画样。
正是得益于这种“土味”,近年来,程兴红的剪纸作品成为国内外各类剪纸大赛和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的“香饽饽”。去年,德国汉诺威市举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安徽周”活动上,程兴红的剪纸作品《老鼠娶亲》被汉诺威市博物馆收藏。
坚持与追求终成正果
程兴红是我市程氏剪纸的第二代传人,他父亲就是享有“一剪之巧夺神功”、“当代中国民间男性剪纸第一人”等美誉的程氏剪纸创始人程建礼。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七八岁开始,程兴红便走上了剪纸道路。三十年来,程兴红的作品渐渐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获得了业内和社会的认可。然而,在程兴红看来,这一切来之不易。
“就在十多年前,剪纸还被村民看成是‘不务正业’。那时,乡亲们有的外出打工挣钱,有的搞大规模种养殖,都发财致富了,而靠剪刀‘吃饭’的我,却没有给家庭带来富裕。好在家人一直支持我,让我坚持下来了。”程兴红说,与此同时,虽然剪纸有掏剪、剁剪、剜剪等十几种复杂的技艺,学起来十分艰苦,但是一旦拿起剪刀,就感觉心身愉悦,剪纸艺术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
现在,随着程氏剪纸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程兴红也因此致富,但他依然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与父亲的作品相比,还欠缺神气,父亲剪出来的作品像活的一样。”程兴红说,除了每天勤学苦练外,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剪纸艺术的展出、大赛、讲座、交流会等活动,既提高了自身剪纸艺术水平,又扩大了阜阳剪纸的影响力。
传承艺术不遗余力
去年年底的首届安徽省剪纸艺术节上,记者见到了现场表演剪纸技艺的程氏剪纸第三代传人程娟娟,只见她手持剪刀,片刻时间,一只凤凰成形了。
程兴红在一旁介绍:“女儿的剪纸技艺既继承了程氏剪纸的粗犷神韵,又揉进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作品在全国各类剪纸赛事中逐渐崭露头角。《凤戏牡丹》获中国国际剪纸艺术节、全国剪纸大赛优秀奖,《前程似锦》获山西剪纸艺术节全国邀请赛三等奖等,程氏剪纸后继有人。”
在向女儿传承技艺的同时,程兴红还把触角伸向普通的剪纸爱好者,不遗余力地普及推广剪纸。目前,程兴红已收了30余位徒弟,免费教授程氏剪纸艺术。“随着剪纸队伍的壮大,下一步准备成立剪纸公司,实施产业化经营,不断探索市场化道路,使剪纸产业效益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程兴红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