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论明清徽商的“惠而不费”|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论明清徽商的“惠而不费”
日期:2013/5/2 10:24:30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884次
关键词:明清;徽商;惠而不费
摘  要: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徽商以“惠而不费”观念指导创业守成,主要体现在勤俭创业、富而不奢、经世济民三个方面。“惠而不费”观念对徽商的事业产生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徽商的发迹和壮大,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徽商挣脱封建束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最终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衰落下去。
 
“惠而不费”出自《论语·尧曰》,当子张问孔子何为“惠而不费”时,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1] 这原本是子张问政,孔子提出的对从政人员的要求,而不少后世商人则将之转化为创业守成的依据。也就是在经济效益上,他们主张能够获得实利而不多浪费钱财;在消费上,主张能够施惠于人而自己却无所耗费。明清时期,无论是积累还是消费,就绝大多数徽商而言,他们主张“惠而不费”。那么明清徽商是如何落实“惠而不费”的呢?这主要集中体现在勤俭创业、富而不奢、经世济民三个方面。
 
一、  勤俭创业
 
徽商的“惠而不费”首先表现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克勤克俭。勤俭,千百年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勤不得,不俭不丰”[2],勤与俭是积财之本,是致富之道。大多数徽商都是勤俭创业的,他们信奉“非勤俭不能治生”。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谈到徽州何以多巨富时也说:“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3]徽商的勤俭起家主要体现在辛勤创业和俭朴生活两个方面:
1、辛勤创业
徽商之勤,天下闻名。徽商之勤,首先体现在他们不畏艰险、富有进取冒险的精神。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水航陆辇,山负海涵,转贸而行四方,名都会衢,诰穰巨丽,下致绝陬遐聚,险昧幽阻,足殆遍焉”[4]。万历《歙县志》亦言:“即山陬、海壖、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以至民间有“无徽不成镇”的俗语,又有“钻天洞庭遍地徽”[5]之谚。明嘉靖间歙县商人许尚质“负担东走吴门,浮越江南,至于荆,遂西入蜀”,又“西涉夜郎、牂牁、邛笮之境”。晚年时,他感慨地说:“间自念曩入蜀时,迷失道,伛偻扳岩谷,行冰雪中,至今使人毛竦骨竖”[6]。如果没有一种顽强刻苦的奋斗精神,徽商是不可能克服经商路上的种种艰辛,从而足迹“几遍禹内”的。徽商经营的行业也极广,“其货无所不居”。“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7]另外,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粮、布、丝绸、瓷器等等工农业产品都是他们经营的主要商品。徽商的这种勤奋开拓的精神是其他商帮所不及的。
其次,徽商之勤,还表现在他们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8]明歙县商方文箴,“甫受室,母属之商游,遂往来贩易于嘉湖之间十余年。贾辄不利,赀亡耗过半,……晚乃贾于常熟,卒用以饶。”[9] 明祁门商程神保,“甫卯从其父贾济南、下邳间,蒙霜露,沐风雨,绝甘分少,与庸保杂作习贯如自然者,至握算,驵侩莫能难也”。后失资,其妻李氏“以蚕织簪珥助之,得三十金,贾峡江,贾闽,贾楚”,皆不利,“而走南海,市海错往来清源、淮扬间,复如楚,资用复饶”[10]。他们长年累月,跋山涉水,不停奔波,“通常三岁一归”[11],甚至有“出至十年、二十、三十年不归,归则孙娶妇而子或不识其父”[12]。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2、俭朴生活
勤为开源,俭为节流,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肥家致富。徽州历史上民俗素来以俭朴著称,其家居“为俭啬而务畜积。贫者日再食,富者三食,食惟饘粥,客至不为黍,家不畜乘马,不畜鹅鹜。……女人犹称能俭,居乡者数月,不占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13]。徽商在创业过程中,在生活消费方面都是十分俭约的。俭,使他们能够不断积累财富。如明末歙商程致和“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凡廿年而业振”[14]。歙商程善敏,弃儒服贾,“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同甘苦,克俭克勤,……未几而家温食厚,享有素封之乐”[15]。明休宁商人汪岩福“务为节约,与家人同艰苦,大布之衣,大帛之冠,脱粟之饭,身自甘之。……贾浸浸大起”[16]。休商张东瀛,“俭约起家,……业日隆隆起也”[17]。清绩溪商汪可越,“自少壮游江北,……又性节俭,甘淡泊,饮食服御,宁不如人,惟孜孜勤苦于栉风沐雨中炼成一生事业。”[18]明代婺源商人李大鸿曾说过:“闻贾由积纤而钜者,未闻委约趋侈而不反丧故业者。”[19]此语明确道出了俭约与否于事业成功的巨大关系。明代程春宇编写的《士商类要》既是一部综合性的商业教科书,又是徽商经营经验的总结。其中的《贸易赋》一篇就提出了“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在《买卖机关》一篇中更具体指出做到俭:一要“临财当恤”,“银钱堆积目前,亦宜斟酌出纳”;二要“量入以制出”,“迷蒙不问所进若干,尽其所有而用,更无稽考,不怀畏惧,此为必败之道”。由此足见徽商对俭的重视和提倡。
 
二、  富而不奢
 
徽商的“惠而不费”还表现在致富守成阶段能够坚持消费有度,反对奢侈浪费。不少徽商的勤俭创业都达到了事业成功的目的,他们之中“挟一缗而起巨万”者比比皆是,正如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所云:“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20]其财力之雄厚可见一斑,所以有“徽州富甲江南”[21]之说。一个人在穷困时做到节俭并不难,难的是在经营致富后,仍保持俭朴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22]勤俭,不仅是创业的法宝,也是持家守成的法宝。大多数徽商富裕后都能做到消费有度,主张黜奢崇俭。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奉俭约
不少徽商能够身体力行,做到虽富犹朴。明歙商吴荣让资产巨万,“居常衣大布衣,饭脱粟,比厮养之最下者”[23]。歙商汪前峰,“虽岁万息二千,而一緼袍十许年不易,至手洴澼絖,沥粮之饭,瓜瓠之羹,众以为矫,弗顾也”[24]。明代歙商汪伯龄经商致富后,“顾独摄敝衣履,终身不鲜”[25]。绩溪章必芳经商“不数年,增资累万,勤俭不改其初”[26]。祁门商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云连,畎亩鳞接”,但他仍然“守以淡泊,布衣暖,菜根香,俨然一寒素子”[27]。清代歙商鲍士臣以廉贾著称,皇赠奉直大夫,“尝曰:‘傥来之物,侈用之是谓暴天,吝用之亦为违天,惟其当而已矣。’以故终其身衣服饮食之奉无所加其旧。……”[28]。 清初婺源商人潘元达,“经商吴楚间,以信义著,至获数倍息,家殷富,自奉俭约,而解衣推食……”[29]。徽商经营致富后自奉俭约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在商业有成,“家业隆起”以后,不追求物质享受,依然节俭如故,不夸富斗靡,因此节约俭朴在徽商中蔚然成风。歙县一带“家居务为俭约,大富之家,日食不过一脔,贫者盂饭盘蔬而已。城市日鬻仅数猪,乡村尤俭。羊惟大祭用之,鸡非祀先款客,罕用食者,鹅鸭则无烹之者矣”[30]!
2、以俭相戒
许多徽商都注意教育子弟要节约。富家子弟如果平时锦衣玉食,生活优越,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很容易沾染上种种恶习。不少徽商都将节俭载入家法、族规,用以规范家族子弟。如《茗洲吴氏家典》明确规定:“子孙以理财为务者,若沉迷酒色,妄肆费用,以致亏陷,父兄当核实罪之。”《华阳邵氏宗谱》的家规中有载:“财者难聚而易散……吾宗子弟当崇俭。”徽商子弟“青衿士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裋褐至骭,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闻之则皆千万金家也”[31]。正是在这种严格要求下,徽商子弟大多质朴无华,能够继承并光大祖业。
犹为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在扬州业盐的徽州大盐商,不仅自己不仅自己持家俭朴,还能对别人施以积极的影响。大盐商鲍志道“拥资巨万,然其妻妇子女,尚勤中馈箕帚之事,门不容车马,不演剧,淫巧之客,不留于宅[32]”。鲍志道在扬州业盐,身任总商二十年,是商场中的头面人物,他的一举一动,也时刻影响着其他人。在他的影响下,扬州“侈靡之风至是大变”。
诚然,明清时期有些徽商,尤其是盐商的奢侈骇人听闻。但这种奢侈往往是出于公关的需要。正如康熙《徽州府志》所云:“当其(徽商)出也,治装一月,三十里之外即设形容,袨新服,饰冠剑,连车骑,若是者将以媒贷高赀,甚至契领官货[33]”。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奢侈无度只是少数极其富有的大盐商的行为,他们不能代表盐商的全体,更不能代表整个徽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理财家、清代大臣王茂荫总结徽商的经验时说过:“以商贾之道言之,大抵能创一肆守一业者,其人必工心计,习俭勤,且旦夕以身入其中而又知人善任,非是则败。”[34]其中道出了俭约是创业守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  经世济民
 
徽商的“惠而不费”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仁心济世方面。徽商不仅善于聚财,而且善于散财。他们大力提倡因义而用财、仗义疏财。明歙商许尚质曾戒其子曰:“夫人所为欲富厚者,谓礼义由之生,且有以用之地。既不能用,则雇反为财用耳。”[35]在许尚质看来,将财富用于礼是善于用财,因此,他主张要因义用财,不应该吝啬。不少徽商致富后,都能够爱国济民、回报社会。这样做,同样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捐资报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这种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恒的主题。明清徽商也具有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在国防安全方面,当明代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之日,徽商有的捐资募勇守城,有的疏财助饷。明代大学士许国曾说:“曩东南诸郡,缮兵筑城,所籍客户,十九皆徽。”[36]可见 ,徽商曾为明代的抗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其他施工建设方面,徽商更是不遗余力捐助以解政府财力方面的困难。万历年间,因为国家兴作,鸠工征材,资金不足,歙商吴时佐“率诸兄弟上钱十万,天子旌之,一日而五中书之命下,殆富而益之贵者乎?” [37]此外,徽商还积极响应政府的倡议,热衷于对灾荒的捐助和赈济。嘉靖庚寅九年(1530年),秦地发生旱蝗之灾,“边陲饥谨,流离载道”,正在榆林经商的歙县盐商黄长寿“输粟五百石助赈,副都御史萧公奏闻,赐爵四品,授绥德卫指挥佥事”。黄长寿却说:“缘阿堵而我爵,非初心也。”“谢弗受”。[38]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扬州发生水灾,歙县盐商汪应庚捐银六万两,“奉旨:著加恩议叙”。 [39]徽商捐资报效政府,表面上看起来是损失了不少银子,但朝廷往往会对他们援例授官。这就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也为其经商提供了政治屏障。正所谓“移家为国,庶几以不利为利乎。”[40]
2、仁心济民
徽州富商大多敦睦亲邻,广济博施,他们赈济贫弱、济行旅、拯覆弱等等,这类义行在明清方志、文集中记载甚多。明祁门商人胡天禄对“族之婚者、嫁者、丧者、葬者、婺妇无依者、穷民无告者一一赈给”[41]。清雍正间歙商黄以正“赈饥、弛逋、助葬、定婚、施棺、掩骼、设渡、修桥,数十年力行不倦。”[42]清歙商鲍漱芳“家居敦本尚义,修里社、筑水堨、置义学、修新岭、修王干阳溪清水塘丛山关诸道路,益惠济堂义冢地,周助婚葬,义行不可枚举。”[43]此外,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不少徽商都能心系百姓疾苦,不抬价或减价,不赚黑心钱。明代嘉靖癸卯年,溧水一带“谷贱伤农,诸贾人持谷价不予,长公(休宁商人程锁)独予,平价囷积之。明年大饥,谷踊贵,长公出谷市诸下户,价如往年平”。[44]清代汉阳大饥,休宁商吴鹏翔“适运川米数万石至,计之可获利数倍,悉减值平粜,民赖以安”[45]。
徽商的“惠而不费”观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儒风绵绵的文化环境对徽商影响至深。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徽商一直把勤俭作为经商持家的重要规范。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不畏风险。儒家倡导“均无贫”的分配观,孔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因此,儒家尤为强调恤贫、赈穷和救荒的经济政策。《孟子》、《周礼》中就有许多关于恤贫和救荒的规定。徽商受此影响,坚持因义用财,以造福于社会。他们“虽居市井,而轻财重义”[46],“居商无商商之心”[47]。清道光年间黟县商人舒遵刚更是用泉、流之喻论证了因义用财的必要性。他说:“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今之吝惜而不肯用财者,与夫奢侈而滥于用财者,皆自竭其流也。人但知奢侈者之过,而不知吝惜者之为过,皆不明于源流之说也。圣人言,以义为利,又言见义不为无勇。则因义而用财,岂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谓大道也。”又说:“圣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且家乎!”[48]他对狡诈生财者、奢侈生财者、吝于用财者都作了批评,因为他们不懂“生财有道”,自塞财路。这里也同时体现了徽商因义用财,是为自己做“广告”,以谋取更大利益。徽商热心公益事业、造福社会的行为,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徽州大儒汪道昆曾说:“良贾何负宏儒!”[49]以“徽骆驼”精神致富的徽商,将自己用心用力积累起来的财富,用于造福国家、百姓的公益事业,塑造出了良好的商人形象,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徽商的这种“惠而不费”的观念和行为,与其说它是一种义举,不如把它看成是徽商的一种精明的投资。“受惠者众,而名日高,商业日盛,家道日隆。”[50]它对徽商赢取商德口碑乃至于顾客,对扩大商人以及整个商帮的知名度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对徽商商帮的商业扩张阻力的消除,为其商业的进一步拓展和更多商业利润的获得,都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肯定徽商的“惠而不费”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它的消极影响。儒家强调人伦孝悌,注重伦理道德,而轻视物质财富;注重家庭、家族与社会群体的利益,而轻视个人的利益;注重平均分配财富,轻视经济效率的提高。在这一系列思想的影响下,徽商在经营致富后,不是把资本投入到扩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上。他们要么把大量资本投入到捐输和报效上,要么置祠产、族田、办义学,要么赈灾济众、修筑道路、兴修水利等等。这样一方面分散了徽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本,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强化了封建宗法制的经济基础,加强了封建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徽商与封建势力的结合也更为牢固,不能成长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它只能和封建主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综上所述,在“惠而不费”观念指导下,一方面,徽商用自己的勤俭、智慧,创造了巨额财富,富甲一方。他们乐善好施,既造福于百姓和社会,又使自己名利双收,迅速发展壮大。明朝中叶,徽商已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至清朝,徽州商帮更是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前后保持数百年不衰。徽商的发迹与成功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惠而不费”不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吗?另一方面,徽商始终不能挣脱传统封建思想的枷锁,他们的经济活动始终不能摆脱儒家伦理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使得徽商的经营不能成功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这也是徽商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