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淮词:曲声凄凄水悠悠|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淮词:曲声凄凄水悠悠
日期:2013/5/27 8:58:45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706次



    “远望长江,无岸无涯,绿水连天,风高雾大,烟云渺渺,寒露瑟瑟,田野萧萧,两岸芦花……”春日的正午,李涛老人合着萧曲,在树阴下轻声吟唱着,哀怨的词曲中透出几分凄凉。

    老人唱的是一“杠”(支)名为《水漫金山》的淮词。在十多年前,在阜南县中岗镇,还有很多老人会唱淮词。如今,会唱淮调的大约只有五位老人,年龄最大的已近九旬,年轻的也已年近七十,淮词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淮词的来源

    关于淮词的由来,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发源于明朝在长江下游及其支流流域的一种小曲,之后流传到淮河一带来的,而我市的颍上、阜南当时都很流行。

    由于这些地区百姓语言、音调和习俗都不大相同,因此相互吸收融化,各具特色。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在淮河上至淮滨下至正阳关这一带,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淮词。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清代一些赶考举子上南京赶考,不少富家子弟没有考中,就到秦淮河的青楼听小曲解闷,同时也学着唱,以后演变成了淮词。

    已故的阜南县淮词老艺人袁海波曾经说过,他小时候淮词就在淮河两岸被传唱起来了,而他的师傅张二少就是在淮河的大船上跟清江、扬州的商人、歌妓学的。淮词曾经是当地百姓最主要的娱乐之一,在阜南当时流行着一个顺口溜“一笔好字,两句淮词,三杯下肚,四季衣帽”。

    据阜南县志记载:淮词,又称淮调,是一种古老而别致的曲艺类型,源于清乾嘉时期的南京秦淮河青楼歌院,鸦片战争后由六安、霍邱、颍上、固始流入阜南县。其曲调凄婉柔丽,细腻深沉,词韵高雅富有文采。传统曲目有《水漫金山》、《春门惊梦》、《火烧赤壁》等40多支。上世纪80年代,阜南县仅存的少数“老萧友”(吹唱淮词的人)能唱出其中的近20支。淮词格调较为规范,一般正格句(商调式)为22句,若在中间夹入16句或20句的“穿心调”(徵调式)共为38句或42句。唱腔分为“平腔头”、“四句腔”、“穿心腔”等。多为一人清唱、两人对唱。笙萧、琵琶加以盅、碟击打伴奏。此曲种若不抢救,即将消失。

    淮词的兴盛

    热衷于民间文艺挖掘研究的海国庆老人说,淮词主要流行于安徽、河南两省的沿淮流域水路发达的集镇,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曲牌有30多个。淮词在清末民初最为盛行,从民国初年到抗战期间,上至淮滨下至正阳关。沿淮各集镇都有淮词流行,而阜南县曾经最为突出,中岗集周围就有200多位淮词艺人,因此被誉为“淮词窝”。

    今年已84岁高龄的李涛老人,是中岗镇仅有的几位会唱淮词的老人之一,年事已高,但精气神很好,虽牙齿全无,但唱起淮词来,仍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李涛老人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在当时的中岗区当“财粮”(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因他有初中文化,后考入阜南县文教科,分配到中岗区扫肓办、文化站,开始接触淮词。

    李涛说,淮词以悲调居多,没有喜调,多为女子对情郎的相思苦、薄情恨,曲凋凄婉。

    记者从海国庆老人整理的20余支淮词中看到,淮词的内容除涉及历代名人外,多是旧时女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自己从事风月职业的厌倦,或是对赴京城赶考情郎的相思之苦,以及对负心汉的怨恨之气。

    抗战时期,山东、江苏两省政府和大量民众流亡到阜阳,因中岗有四所中学,很多学生流落到那里,这些因战争而流落他乡的学生,喜欢听中岗人唱淮词,凄婉的淮词契合了异乡人心中的郁闷之情。

    淮词的现状

    “现在会唱淮词的没有几个人了,应该尽快抢救传承下去,让这一植根民间的曲艺延续下去。”海国庆的言语中充满了焦急。

    淮词整理出来后,海国庆心里仍是着急,因他整理出来的只是淮词的词,没有曲,若干年后,这些会唱淮词的老人去世后,将没有人再会唱淮词。他希望有懂音乐的热心人士,把每支淮词的曲谱出来,只要淮词的词曲在,淮词就有希望。

    李孝辉和卢洪刚都是70后,是中岗懂淮词人中最年轻的,但他们已经近十年没有好好吹过萧了。

    李孝辉说,1991年前后,他正上初中,经常跟他的长辈李大坤学吹萧。当时大概有10多个人。吃罢晚饭,李大坤提前烧好一壶茶,大家在一起吹唱,常常玩到夜里12点以后。“夜深人静时,萧声配淮词特别优美。”

    1996年,李孝辉到外地打工,在外打拼的日子,没时间也没兴致吹萧。前年,他返乡创业,开办服装加工厂,事务繁忙。

    日前,中岗镇政府邀请了李孝辉、卢洪刚为蒋杰忠老人伴奏,唱起那久违的淮词。

    已70岁的蒋杰忠,对这次演唱十分看重,因长时间不唱淮词,担心嗓音提不起来,老人特意到街上药店买了野党参、黄芪、红枣和红糖泡水喝。老人说这些东西能润嗓提气,这样才有把握唱好淮词。

    卢洪刚从家里拿来六七支萧,其中有一支近百年历史的古萧,是李大坤老人生前留下来的。李孝辉已多年未碰过萧,先试吹找找感觉。

    对于淮词的衰落原因,海国庆认为,一是“文革”期间不准唱,个别特别喜欢淮词的人,就在晚上或背地方偷唱,这种情况下就遏制了淮词的传播,之后会唱淮词的人越来越少;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艺形式的出现,群众的选择更多了,在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冲击下,淮词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衰落到鲜有人会唱的地步。

    淮词的传承

    建国后,文化部门一直重视淮词的抢救和挖掘工作。50年代和80年代多次派专业工作者到阜南、阜阳县等地进行搜集整理工作。

    阜南县在被誉为“淮词窝”的中岗镇,像海国庆这样研究淮词的老人,对淮词曲目进行系统整理。

    2010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县申报的3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其中包括《淮词》。

    中岗镇党委书记刘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和传承,计划筹措一笔资金,请李涛、蒋杰忠等会唱淮词的老人排一些节目,通过群众文艺演出、庙会等平台,向群众展示淮词的艺术魅力,激发青少年对淮词的兴趣,让淮词这支民间曲艺中的奇葩传承下去。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