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灯 青铜器展区展出的一件战国铜灯造型别致,一位古装美女手举灯台,栩栩如生。“她的服装、发髻生动体现了战国妇女的穿着特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虹说。
战国发髻 墓葬发掘时,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墓主人的头骨、头皮等已经没了,发髻依然完好无损。“一是头发比较耐腐蚀,另外也跟墓葬存放的小环境有关。”
六朝青瓷狮形插座 出土自当涂,色泽温润,狮子身上的毛发丝丝分明,精美异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虹告诉记者,这说明,六朝时安徽的青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十一五”以来安徽建设工程考古成果展昨天下午在合肥开幕。302件套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全部是省考古所从万余件文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珍贵文物的集中亮相让省城观众惊艳不已。
几件陶制随葬品尤其吸引市民的目光。“你看,这个陶猪圈里还有一头小陶猪呢。”一位参观的小姑娘惊呼。这套陶圈、陶猪出土自庐江工业园区董院汉墓,是西汉时期的随葬品。“汉代人视死如生,随葬品种类丰富,很多都是根据实用器缩小仿制。”记者看到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白鹭洲566号战国墓出土的几件文物,因为要用特殊手段保存,在现场只展示了图片。即使这样,墓主发髻依然能看出秀发如墨、发型精美完整,连发簪都完好插在头发上。
记者了解到,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省博老馆东一楼展厅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