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宣纸之乡”泾县,有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技术工人,名叫高维新,在全国最大的宣纸生产基地——中国宣纸集团工作了44年。国庆64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他。
9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泾县县城秀湖小区高维新的新居,一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欣然迎了出来。得知记者的来意,他高兴地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很幸运;作为一个宣纸人,我很光荣! ”
高维新告诉我们,他生于1949年3月,是“宣纸世家”。父亲在宣纸厂工作,他17岁也到了厂里上班。刚来厂里时,没有电灯,厂房简陋,交通也不方便,工人们都住在厂区,条件非常艰苦。在那个年代,大家自力更生、干劲冲天,工作之余经常参加义务劳动,修路、建水塔、修操场,人人都参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高维新说,几十年捞纸生涯中,他带了6个徒弟,所捞的宣纸三次蝉联国家质量审定委员会金质奖章。 “红星牌”宣纸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泾县获得“中国宣纸之乡”称号、宣纸制作工艺入选世界“非遗”……“看着一张张洁白的宣纸从自己手中诞生,看到集团的巨变,看到‘国宝’宣纸为泾县赢来一个又一个荣誉,心里很甜,也很自豪。 ”
问起他的家庭,他笑着告诉我们,爱人是晒纸工人,一双儿女如今也在厂里上班,他们家是真正的“宣纸世家”。
正在采访中,高维新的儿子高峰、女儿高庆都下班回来了。帅气的高峰是制浆工人;腼腆的高庆在宣纸文化园工作。他们告诉记者,现在厂里条件好了,好多工人在县城买了房子,早出晚归,坐公司的大巴上下班。
说起了宣纸集团的变化,这个“宣纸世家”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今,宣纸集团把握“上市”的机遇,实施了郑村燎草基地、中国宣纸博物馆、万亩青檀林等八大重点工程,评聘了75名宣纸技师与高级技师,新培养捞纸、晒纸、剪纸学员100余名,全力打造宣纸传习基地,推动宣纸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人物感言】宣纸是国宝。我也是宣纸老人,希望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祖国更加富强,文化更繁荣,人们都能过上更好、更富有、更快乐的生活!
(通讯员 蔡盛 记者 张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