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中草药种植历史,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与中草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年前,伴随着中断百年的“同仁堂不到不开市”传统在亳州的恢复,亳州的药业工业突飞猛进。
2003年以前,亳州仅有8家药业工业企业。而到2012年,全市建成投产的、在建的药企就有近300家。作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华药都,亳州正向着“千亿元产业”现代中药产业的目标迈进。
亳州药业工业企业近300家
从2004年建成投产时的60多名工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从2004年建厂之初的4500万元的销售收入,到2011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从当初的单一的饮片生产,发展到高档参茸、御膳调料等100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的精致小包装……近年来,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的发展足迹,印证了亳州市药业产业化进程。
“2003年以前,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发达的是商贸物流和种植,中药加工业处于萌芽状态,仍以手工作坊为主。 ”亳州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全市仅有3家成药生产企业、5家中药饮片企业,2003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产值2.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0.05%,其中,饮片加工产值仅为1.92亿元。
近年来,亳州市中药工业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已投产医药制造企业92家,其中71家通过GMP认证。 2012年,68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24.2%,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增长16.2%。如果加上建成未投产的130多家,正在建设的60多家,全市医药工业企业已达近300家。
而且,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全市现有饮片加工企业63家。亳州市中药产业链条正在向中成药、中药提取、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中药杀虫杀菌剂和中药兽药重点领域延伸发展。
“以药立市”打造千亿产业
“以药立市”战略,亳州市从未动摇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亳州中药产业发展。
亳州市综合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制定并开始实施《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亳州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与提升计划》。当前,根据这些计划,亳州市正以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骨干企业等为支撑,引导药业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将亳州建设成为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现代“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和特色突出、文化厚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力争到2020年,把现代中药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确立亳州在全国中药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同时,亳州市还加大了药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康美药业、修正药业、和记黄埔、白云山制药、江中制药、天津医药……国内几十家知名药企纷纷抢滩亳州。
加快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除继续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平台、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物流基地平台建设外,亳州市还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有CNAS认证检测中心1家、国家级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4家。
现代中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药产业虽是亳州经济发展的重点,但加快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也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加快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已列入省级重点支持的领域。 ”亳州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意见以及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建设,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亳州市的支柱产业,打造成千亿元规模的产业。
2008年省委、省政府皖发〔2008〕2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亳州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亳州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将是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 ”
据悉,2009年以来,省级以上已经投入扶持资金13.2亿元,支持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建设。
目前,亳州市正在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亳州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为契机,研制相关方案,积极争取省里对亳州药业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更大扶持力度。(记者陆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