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群文之星”获得者——沈雁平同志,长期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和工作热情,自1998年担任广德县文化馆馆长以来,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不放松,注重品德修养,坚持文艺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方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自觉履行职责,为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繁荣和发展全县群众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开展多彩多样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百姓生活
近年来,沈雁平同志带领广德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他们组织了民俗表演队、合唱团、民乐队、广场舞表演队、送文化下乡演出队等多支演出队伍下农村、进社区、到军营、入企业,演出活动几百余场;开展美术、书法展览、交流、笔会近百余场,为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文艺大餐,极大地活跃了广德县群众的文化生活,起着生力军的作用。
沈雁平还注重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在他看来,品牌文化活动可以在老百姓心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也能提升广德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品位。在他的努力下,具有影响力的文艺演出——“欢乐竹乡行”应运而生。“欢乐竹乡行”从创办初始就担起了重要的演出任务,演出节目包含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舞蹈、歌曲、戏曲等,每每到乡镇演出都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前来观看,受到广泛好评。另外,每年一届的“元宵节猜灯谜晚会”、“新春文艺演出周”、“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已成为广德县群众节庆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沈雁平的策划下,广德县文化馆还打造了一批具有竹乡特色的“竹泉”、“竹趣”、“竹乐”等精品节目,活跃在该县城乡的各类舞台上,并多次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大赛中获奖。
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制度、全面开展辅导工作
2010年,在沈雁平的发起下,广德县文化馆建立起了辅导员进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文化艺术辅导的制度,并落实了10名业务骨干担任辅导员,对该县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011年安徽省第六届农运会在广德召开,广德县文化馆派出的10名辅导员圆满的完成了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的辅导、排练任务得到了省领导的赞扬。2012年,在该县举办的“第二届竹旅游文化节”和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中,沈雁平亲自精心编排辅导,作出了贡献。
广泛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培养文化骨干力量
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沈雁平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为此,他在艺术培训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该县培训教室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举办了免费的舞蹈、声乐、器乐、和美术培训活动30余起,培训学员31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顺利推动了该县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来都是广德县文化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文化馆馆长的沈雁平觉得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和文化馆的同志一起经过大量的调查、整理、筛选、评审,申报了两批共计2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3处省级非遗名录候选项目以备申报。开展大量的非遗宣传活动,举办基层文化干部非遗知识、法规、法律等培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为该县的非遗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刊登于《安徽群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