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现场,小家伙们正在速算答题。记者马杨/摄
1秒钟能做什么呢?对学习手脑速算的孩子来说,1秒钟差不多是他们解出一道两位数加减乘除数学题的时间。昨天,第五届中国手脑速算大赛在合肥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小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的速算能力让成人咋舌。不过,对于早早培养孩子的速算能力,家长们则观点各一。
现场
刚报完题答案就出来了
一大早,合肥长江剧院就迎来了身着统一黄色卫衣的小选手们,他们由各自省份的老师带领,一路叽叽喳喳地步入赛场。据介绍,这次全国有300多名小选手参赛,他们的年龄从4岁到13岁不等,他们比赛的等级也分为3级、5级、7级、8级。
9点钟,大赛准时开始,评委老师们入座后,小选手根据主持人的要求,按照参赛号码分组分批上台比赛。“小手预备!”伴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攥紧小拳头,齐齐喊道:“预备完毕!”“两位数!”老师开始快速报题:“38+51-89+24+55-79+36+42-53+24等于多少?”在老师报题的同时,孩子们迅速地动着手指头,报题结束,记者还没反应过来,孩子们已经齐刷刷地喊出:“49!”速度之快引得在场观众热烈鼓掌。当然,也有一些小选手速算技能还不是太熟练,所以没能迅速算出准确答案,他们在台上的表现都被台下的评委一一捕捉,并给出相应评分。
据悉,这次大赛分级设置了快速报题答题、试卷笔试答题等环节。通过上下半场近5个小时的PK,最终确定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名单。
揭秘
运用电脑原理快速答题
如此复杂的加减乘除运算,孩子们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算出答案的呢?
顾名思义,手脑速算需要通过手脑并用,手脑分工协调来计算,如果脑算不能迅速解答,则通过手的帮助。新安晚报记者了解到,手脑速算其实是根据电脑计算的0、1“二进制”原理,将复杂计算化为简单运算和记数。孩子们之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不停地动手指头,是因为不同的手指头代表着不同的数字。
一般来说,手脑速算先要训练孩子学习数理思维图,之后通过用手记数来实现连加连减的多笔听算。学习到比较高的级别,则不再需要手的帮助,直接进行快速的脑算。
声音
家长对学速算观点不一
合肥的韦女士昨天陪着儿子常睿杰来参加比赛,“开始是听朋友推荐的,现在上了两三个月的速算课觉得还不错,现在我跟他爸用计算器都算不过孩子。”韦女士觉得从前期来看,手脑速算比珠心算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目前来看跟学校正常的课程是不冲突的,但是年级高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
不过也有家长担心手脑速算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合肥的于女士就曾把4岁的儿子送去和朋友家孩子一起学速算,但是几天之后就放弃了。“一开始就要训练好多,像看数理图什么的,而且我老公也不太支持,觉得速算这种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会限制孩子,让他产生依赖,对以后的学习有影响。”(操卫珍记者陈丽卿/文马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