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整合抱团 叫响“徽蟹”|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整合抱团 叫响“徽蟹”
日期:2013/11/1 10:34:5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78次

 9月27日,在“中国螃蟹生态养殖第一县”当涂,一年一度的螃蟹争霸赛上演。比赛现场,十几只硕大的螃蟹“大展身手”,最终507克的公蟹和370克的母蟹分别赢得“蟹王”和“蟹后”称号。 “举办这种争霸赛,就是要打响品牌,拓展销路。 ”当涂县水产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地的“石臼湖”等已成知名商标,贴标的螃蟹在南京、上海等地供不应求。

  五河县拥有皖北最大的淡水湖——沱湖,它同时还是一个响当当的螃蟹品牌,不但在省内,在长三角地区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跻身中国十大名蟹。

  “今年,县畜牧水产局联合螃蟹协会为每个养殖户编发了一个二维代码,作为其养殖螃蟹的‘身份证’。 ”该县渔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客户只要用手机一扫便可了解所购螃蟹的全部信息,堵住假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沱湖”已具有较高品牌价值。

  省渔业局局长刘国友介绍说,近几年,省内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舍得投入,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兄弟省市差距依然明显。 “皖产螃蟹一旦挂上‘阳澄湖’商标,价格可以高3成以上。 ”安庆皖宜季牛水产养殖公司董事长高季牛说。

  “从数量上看,我省螃蟹品牌很多,但太杂、太小。 ”刘国友介绍,安徽是传统优质蟹产区,但资源丰富恰恰造成各地都有自己的品牌,形成小、散、乱局面。我省注册商标的大闸蟹品牌就有数十个。在马鞍山,除了“石臼湖”牌,还有大大小小品牌20多个。在安庆,有皖江、武昌湖、白荡湖、黄湖、泊湖、菜子湖等多个品牌。基本上有湖的地方就有螃蟹,就有个牌子,由此形成“一湖一牌”格局。

  小富即安,徽蟹“爬”不远

  繁多的小品牌,普遍产量较小,占据不了足够市场份额,形成不了鲜明稳定的品牌认知度。由此而来的是,徽蟹普遍品质优而价格低,好东西卖不上好价格。 “品牌蟹大多是礼盒包装,论只卖。没有品牌支撑,再好的螃蟹也只是大路货,论斤称,卖不上价。 ”无为县渡江宴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明告诉记者。

  事实上,徽蟹与阳澄湖大闸蟹都属于中华绒螯蟹,都生长于长江水系,徽蟹的肉质、口感、营养不比阳澄湖大闸蟹差。而历史上,江苏阳澄湖蟹、河北白洋淀胜芳蟹以及我省当涂县丹阳湖畔的“花津蟹”,并称为三大名蟹。而市场如今选择了阳澄湖。

  省渔业局副局长钱东方分析认为,“阳澄湖”品牌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自上海开埠后,“阳澄湖蟹”的名气才逐渐放大。过去螃蟹属高端消费,区域很小且集中在苏浙沪小部分地区。阳澄湖地处这些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以来赢得市场认可。而苏浙沪地区浓厚的商业氛围也助推了“阳澄湖”品牌的形成。

  在我省,适宜养殖螃蟹的地区多,湖泊也多,以湖为依托,自然形成一个个小品牌。专家指出,这种格局的形成,是过去小生产、小市场环境造就的。这些缺乏品牌支撑的各个塘口湖面,由于生态优良,出产的螃蟹质量上乘,大部分年头并不难卖,哪怕是被中间商统货收购,利润也有保障。“总的来说,优质螃蟹供不应求,且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其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 ”钱东方介绍。这就造成时至今日,多数养殖户、经营者,甚至一些地方主管部门的人员依然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满足于小有名气、小富即安。无为县泉塘镇是全国有名的养蟹基地,全镇近4万亩低洼田都改造用来养殖螃蟹,却没打出自己的品牌。该镇蟹农告诉记者,螃蟹上市时,大批商贩上门整塘整塘地收购螃蟹,然后送给长三角交易市场批发商,摇身一变成为“阳澄湖”螃蟹。 “甚至螃蟹还没有成熟,就有贩子上门预定。 ”万明介绍,这种情况下,养殖企业自然无心经营品牌。

  抱团发展,整合徽蟹品牌

  同为内陆渔业大省的湖北,在螃蟹产业上雄心勃勃,品牌化是其首要战略。

  据了解,2010年起,湖北开始整合河蟹生产资源,主打“梁子湖”和“洪湖”品牌。除了产自梁子湖、洪湖水系的,其他全省25个养殖基地按照统一的养殖和质量标准,也统一使用这两个品牌。而原先注册的自有品牌,继续作为子品牌使用。

  江西也不甘落后,近年来进行品牌整合后主推“军山湖”品牌。 “兄弟省份的做法表明品牌化是必然方向,不补上品牌建设短板,徽蟹产业就谈不上发展壮大。 ”刘国友说,徽蟹要“爬上”更大、更高端的餐桌,必须拥有可以比肩“阳澄湖”的闪亮名片。

  专家指出,树品牌,必须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抱团发展。 “比如,老百姓普遍认为大湖里产的螃蟹才是最优质的,我们可以搞一个大湖品牌,各地自己的品牌依然保留,作为子品牌。 ”刘国友说。

  树品牌需要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我们称这样的企业为‘扛牌子’企业。 ”安庆水产部门负责人介绍,品牌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龙头企业经营占据市场。在安庆,“皖江”品牌归市河蟹协会所有,皖宜季牛公司则是龙头,企业只要加入了协会,按照统一的要求养殖,达到标准的螃蟹都可以使用“皖江”品牌,而各个企业的品牌依然作为子品牌继续使用。

  在省农委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发展电子商务,是整合打造“徽蟹”品牌的理想途径。 “我们准备注册‘徽蟹’品牌,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省渔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正荣介绍,省渔业协会和省内几家骨干养殖企业计划联合上海一家企业共同组建“徽蟹”电子商务联盟,制定规范标准,专营安徽名优长江蟹、湖泊蟹和池塘生态蟹,统一使用“徽蟹”商标,力争在网络空间打造全国知名的安徽大闸蟹品牌。在无为,从事螃蟹销售10多年的古界明则希望通过“建市场”来树品牌。 “有了大市场,不但无为的螃蟹,包括芜湖、巢湖乃至外省的螃蟹,都会从这个市场卖到全国各地。 ”古界明说,从这里出去的螃蟹将冠以“无为”螃蟹名号。与之对应的,无为县正努力将“无为”螃蟹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记者 史力 冯珉)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