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打造最优投资环境——安徽园区投资环境建设巡礼”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从昨天起,包括新安晚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派记者兵分南北两路,深入全省多市开发园区和大型企业实地采访,宣传我省投资环境,为我省经济发展鼓与呼。
合肥招商有“法宝”——路要修好,行政收费要少
轨道3号线有望年内开工
“选择在合肥的园区办企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合肥现在交通很方便,不仅对外有很多高铁线路,城市里的高架桥和未来的轨道线也让城市更畅通。”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一位投资者如是说。
“新桥国际机场已投入使用,高铁南站明年10月将建成使用,内河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也投入使用,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冰昨天表示,合肥正在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另外城市高架桥和快速路网也基本形成,他透露,令人关注的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有望在年底开工,“1号线、2号线也将在2016年、2017年陆续建成。”
多年努力精简行政权力
据介绍,合肥市前三季度完成GDP3134.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之所以交出较好答卷,与合肥市致力于打造中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有关。
据介绍,从2006年起,合肥市就不断清理精简行政权力,2006年一次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23项,2007年将7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精简为220项行政许可和91项非许可审批项目。今年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又从282项精简为152项。与此同时,合肥市也不断减少、规范涉企收费。从2006年开始,合肥市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工业项目免收37项行政事业收费,2012年又增加了11项,年均减轻企业负担3.7亿元。(江文澜 记者项磊)
马鞍山转型有“诀窍” “保姆式”服务引来“硅谷”
电子产业改变重工“血统”
过去一提到马鞍山,很多人会把这座城市和“马钢”联系起来。今后,这一格局将被打破。据了解,总投资100亿元的马鞍山硅谷产业园项目将于六年内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年产手机1亿部,实现年产值近400亿元。
目前,马鞍山已经成功引进了数字硅谷产业园、台湾正葳科技园、康佳绿色科技产业园等从事电子产品、手机通讯、LED照明产品生产的大项目落户。
马鞍山市市长魏尧介绍,目前马鞍山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下一步要进行园区产业升级,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
“在近半年时间里,马鞍山招商小组多次前往深圳向我们推介马鞍山的投资环境。他们风雨无阻天天与我们一同上下班。你忙他们就等,你一有空闲他们就和你谈项目计划书。”马鞍山数字硅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王家国坦言,把一个投资百亿的项目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往往是上午提出一个问题,下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没想到,所有的问题,马鞍山方面都能及时回复。
“在考察了20多个省市之后,最终决定把公司落户马鞍山,我们是有底气的。”王家国告诉记者,他除了看重马鞍山的区位优势之外,政府这样的“保姆式”服务更让他印象深刻。(记者叶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