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海在潜水艇学校毕业的合影
 王金海与年轻时的照片
据合肥晚报报道,随着连日来新闻媒体对于我国核潜艇部队的报道,潜艇兵——这一神秘的部队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早在1960年,合肥就首次为共和国潜艇部队输送过一名合格的海军潜艇兵——王金海。53年后,这位17岁就参军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惊涛巨浪、风起潮涌的潜艇生涯。
17岁参军 成为合肥首位潜艇兵
10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揭秘我国首支核潜艇部队,随后央视新闻还公开了中国核潜艇部队的日常生活,包括潜艇官兵的伙食等生活化的细节。
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的王金海早已热泪盈眶,谁能想到,这位70岁的老人就是首位从合肥走出去的潜艇兵。
1943年出生的王金海是蚌埠人,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在1957年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取了当时的全省重点中学——合肥市第四中学。上世纪50年代末期,正是我国大力发展海军、空军的黄金年代。王金海迎来了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1960年,正读高三的王金海获悉国家到学校来招海军和空军。在当时,能成为海军、空军可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因此通知一下来,许多在校生纷纷报名。
“当时合肥地区总共有几千人报名参军,在经历了异常严格的体检筛选后,最终只剩下了四五个人。我们合肥四中有三个,两个被招到空军,我被招到了海军潜艇部队。”由于这是解放军第一次在合肥选拔潜艇兵,王金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合肥选出来的首名潜艇兵。
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王金海踏上了从军路。“因为我们在合肥是第一批潜艇兵,当时副市长还特地来给我们送行。”王金海显得有些骄傲。
骄傲自豪 走进神秘的潜艇世界
潜艇长什么样?在上世纪50年代绝对是一个神秘的话题,许多人都只闻其名,未见其形。对于王金海来说,能去做一名潜艇兵,他内心有着无法形容的骄傲和自豪。
到部队后,王金海首先到位于青岛的海军潜艇士兵学校学习了3年,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潜艇。“第一次走进潜艇的时候,内心别提多激动了。别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东西,我却能和它如此亲密接触。”但在激动之后,王金海却又开始隐隐担心:这么复杂的设备我真的能操作好吗?
学习期间,王金海刻苦学习专业知识,1963年他从学校顺利毕业,真正成为了一名潜艇兵。但这对于王金海来说还不够,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潜艇兵。在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王金海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不断地钻研苦练,曾经获得过全军“大比武尖子”的称号。因为优异表现,在部队一年时间里,王金海连升三级。提干后的王金海又来到同样位于青岛的海军潜艇学院学习了4年。从海军潜艇学院毕业后,王金海先后担任过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潜艇上的动力长、机电长。
从1960年到1973年,王金海在部队总共度过了13个年头,潜水艇也成为了他第二个家。他经历了长期的海上战备训练,数次执行海上战备任务,曾在水下执行任务与敌军潜艇近距离相遇,进行了战斗准备对敌舰进行跟踪、驱赶……“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最后的离不开,在部队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直面生死 随时为祖国奉献生命
阳光下的海面,风平浪静,可是波谲云诡的大洋深处潜藏着巨大风险。王金海告诉记者,潜艇水下出事或被敌人发现是很难保证安全的,因此每次出海或下潜都意味着准备牺牲。
潜艇高度隐蔽,对艇员来说,要求非常高。每个艇员都要具备操作各种设备、仪器的高超技能,在海上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要具备独立排除各种机械故障的本领,不得有任何失误和差错。王金海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克服晕船。由于潜水艇形状像一个圆筒,抗风浪的能力远不如水面舰艇,风浪大时潜水艇左右摇晃有三四十度。“一开始出海,我们很多人都会晕船,不停地呕吐。但是为了保存体力,不管吐得多厉害吐完后也要照常进食。有时一出海就是20多天,回到地面上时,踩在水泥地上反而觉得天旋地转。”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潜艇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长期水下生活,艇员们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由于储备有限,潜艇上只能提供基本的饮用水,洗漱都不允许,脏衣服只能放进桶里,也无法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每次出海,我们都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压力,每次出海回来都会瘦很多,关节炎和胃病成为艇员的职业病。”
但这些苦和痛对于王金海来说都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部队,既然穿上了军装,就应该把青春献给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即便赴汤蹈火,也要一往无前。”
青春无悔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73年,由于家庭和身体的实际困难,王金海转业回到合肥工作,这段在潜艇上的峥嵘岁月也被他收藏起来,他很少和同事、亲属们讲述自己的光辉岁月。
“最近看到电视上在播放我国核潜艇的相关内容,就特别激动,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潜水艇里那些岁月,更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王金海清楚地记得,那是1970年,我军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试航,艇上人员都是从常规潜艇上选拔的技术骨干,“当我看到核潜艇停靠在我们基地港湾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根本无法用词汇来形容。”
王金海为记者拿出他当年的相片,黑白照被他精心珍藏在相册中。年轻的水兵穿着水手服,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军可能只是海上安全的象征,但是海军却是鲜活的,是无数年轻士兵用青春铸造出来的海上长城。能成为他们的一员,是我的骄傲,青春无悔。”
看着电视、报纸上的核潜艇报道,王金海耳畔传来那首熟悉的战歌:“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深处发出雷霆……”(刘洋 周洪 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