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中国宣笔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中国宣笔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
日期:2013/11/22 9:17:42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554次
近日,随着投资5200万元的中国宣笔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宣笔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开建宣笔文化园,联姻宣纸闯市场,出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今年以来,泾县“中国宣笔之乡”黄村镇紧紧依托特色传统产业优势,不断传承宣笔制作技艺,全力谋求宣笔产业发展新境界,记者日前专程赶赴该镇进行了探访。

  代代传承渊源长

  “我们镇的安吴、花林一带是真正的宣笔之源。 ”见到记者,黄村镇镇长丁然开门见山,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大将蒙恬和王翦南下伐楚时,路过中山地区(即现在泾县黄村镇安吴一带),采中山优质兔毫,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第一批改良的秦笔,是为宣笔鼻祖。

  从此以后,制笔业代代流传,享誉千年。晋时,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著称于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亲笔书写《求笔帖》,向程氏索求宣笔。隋开皇九年(809年),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区),古时泾县又隶属于宣州府,“秦笔”改称为“宣笔”,又名“徽笔”。隋、唐、五代、宋诸朝,宣笔一直被列为“贡品”和“御用笔”。

  唐代,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唐律作了“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二两”的规定。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云:“笔出于宣州,自唐唯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佑前,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则说:“宣州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其业,其笔制散卓也”。北宋时宣城籍文学家梅尧臣(字圣俞)把“诸葛笔”送给欧阳修,对方高兴之余,题诗感谢:“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岂如宣城笔,耐久仍可乞”。苏轼认为,“宣城诸葛氏笔擅天下久矣,纵其间不甚佳者,终有家法。”黄庭坚说:“宣城诸葛三副笔,笔锋虽尽,而心圆如故。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异军突起的“湖笔”也源自泾县。元末明初,由于连年征战,宣笔技师大量流入毗邻的徽州、湖州等地。特别是湖州,制笔大师云集,使湖笔的制作技艺很快臻于巅峰,延至明清,湖笔几乎垄断了御笔市场。但“湖笔”之祖仍推宣笔。

  “蝉蜕龙变”赢口碑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事业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逐渐复兴,当地振衰起颓,竭力复兴宣笔制作大业。当地政府组织失散的宣笔老艺人,搜集整理传统宣笔生产技艺,先后组建了“泾县宣笔厂”“泾县文华宣笔厂”等几十家宣笔生产企业,使传统宣笔生产技艺在宣笔的发祥地重获生机。

  宣笔传统技艺由此得以整理、流传和改良。宣笔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告诉记者,宣笔首先要选择上好的原料,比如狼尾、獾毛、兔毛等;其次,制作笔头按配料、理毫、去油脂、齐毫等等有100多道工序,特别是配锋在水中进行,锋口明显,宜书宜画,为其它制笔工艺所无。 “宣笔生产技法,有自己独特的流程,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非常讲究。 ”

  宣笔具有尖、圆、齐、健等特点,尤其是紫毫笔享誉海内外。当代艺坛大师吴作人、林散之、李可染、黄胄、启功等先后来到黄村镇,试笔并赋诗作画以示褒奖。书画大师刘海粟在“泾县宣笔厂”试笔后欣然题词:“宣笔纵横,蝉蜕龙变。 ”“当代草圣”林散之在试用宣笔后,题诗称赞道:“人人都爱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座,斜笺小草兴天加。新制几支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 ”

  正是不可替代的手工制作技艺,宣笔创造了无数辉煌。作为解放后最早成立的企业之一,泾县宣笔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享誉全国,是中国宣笔出口生产基地。其产品更是享誉中外,其中“莲蓬斗笔”获部优新产品奖、“三兔”宣笔在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获银奖、“十二生肖套笔”获旅游产品天马奖……以“三兔”牌为代表的宣笔曾荣获省优、部优、出口免检产品,四次蝉联全国文房四宝协会行业金奖,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的荣誉。

  新世纪以来,宣笔产业发展气象万千。2006年,由原泾县宣笔厂改制而成的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两支特制宣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华丽亮相。2011年,该公司被省文化厅授予“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致当地有了“要访宣笔,必到黄村;到了黄村,必访‘三兔’”的说法。与此同时,宣笔传统制作工艺也荣登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 201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黄村镇“中国宣笔之乡”荣誉称号。

  “跨界组合”创辉煌

  黄村镇党委书记盛清告诉记者,该镇近年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主动作为,成功申报了中国宣笔之乡,开办宣笔制作技艺传承班,推出红星牌宣笔,产业发展成效初显。“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全力以赴推动宣笔文化园建设,力争将宣笔文化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 ”

  截至目前,黄村镇有50余家宣笔企业,800余名制笔技工,5位省级制笔大师,1位省级传承人,年产宣笔约350万支,宣笔行业总产值约2600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及美洲等地。

  为实现“宣笔梦”,做大做强宣笔产业,泾县出台了促进宣纸宣笔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黄村镇也出台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并成立宣笔行业协会,积极培育三兔、晟锋堂等行业龙头企业,传承宣纸制作技艺,唱响“中国宣笔之乡”这一特色区域品牌。

  晟峰堂宣笔厂厂长张自豪告诉记者:“我们在传承宣笔制作技艺、严格产品流程和质量的同时,与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联手,引进红星品牌,实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联合销售,成为红星牌宣笔定点生产厂家。 2012年,我厂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产值达到5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可突破800万元。 ”

  上个月,集宣笔文化主题广场、宣笔博物馆、宣笔产品展示、生态观光旅游、餐饮及住宿服务、科技成果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宣笔文化园项目正式开建,项目以新的产业形式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以保护“宣笔制作技艺”为根本,改变传统宣笔产业模式,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观光效应,提高宣笔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效益,保护和改善宣笔产业生存环境,促进宣笔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张敬波 蔡盛)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