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威龙科工贸有限公司虽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却拥有“院士工作站”,还承担3个国家级项目。 2008年,“威龙”落户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经济开发园区时,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当年产值只有700多万元;仅5年时间,该企业总资产已达2亿元,产值超过1个亿。
11月15日,记者到这家企业采访,老远就望见高大的白色现代化厂房的山墙上,写着“威龙,国家级循环经济再制造示范企业”的鲜红大字;厂门口挂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的牌匾。接待记者的企业区域经理凤元和介绍说,这是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担纲的院士工作站,他可是我军装备维修专家,我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
当记者走进厂房时,看见地上堆的全是“废铜烂铁”,就像“废钢回收公司”。凤元和说:“往这边走。 ”进入一个1万平方米的高大厂房,里面有不少隔离空间和大设备,什么激光操作室、超音速喷涂房、纳米电刷镀房等等,出来的产品焕然一新。
凤元和介绍说,我们企业主营机械装备再制造。再制造,就是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让旧的机器设备“青春再现”、质量达到或超过原有产品;也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据专家测算,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所以,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制造。
记者在厂房里看到,一排机床边的地上,堆了一大堆直径达2米多的巨大锯片。这些锯片有的生锈、锯齿也磨坏了;而有的油光铮亮,像新的一样。凤元和指着一台机床上正在再制造的旧锯片说,一般锯一吨钢,锯片损耗14块钱;经过我们再制造后,成本节省近10块钱。所以再制造不仅是一种高科技修复术,而且是产业化修复,能够让能源、资源接近“零浪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凤元和经理接着说,企业这几年之所以得以跨越式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全力支持、帮扶。2008年“威龙”刚搬到雨山经开区时,还是一个刚转型起步的小企业。市、区政府和各部门对企业不仅有求必应,而且主动上门服务。雨山区建立了企业服务秘书制度,采取领衔包保、定期走访、首问负责、全程跟踪等多层次的联动帮扶机制,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并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 5年来,企业搞固定资产投入、技改、专利等,市区各级和相关部门都给予补助资金、扶持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共有300多万元。尤其感人的是,去年企业急需1000万元周转资金,要求反担保。开发区财政局和区城投公司工作人员陪着“威龙”的人跑,结果解决了14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宣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