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剧《惊魂记》
11月2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苏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3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落下帷幕。在这届戏剧节中,安徽获得丰收。安徽省两台入选的剧目双双获得优秀剧目奖,它们分别是安徽徽京剧院的徽剧《惊魂记》、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原创黄梅戏《半个月亮》。徽剧演员汪育殊和黄梅戏演员王琴获优秀表演奖。
为期17天的本届戏剧节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台剧目,包括29台参评剧目和6台展演剧目,涵盖了昆曲、徽剧、越剧、晋剧、黄梅戏、豫剧、秦腔等22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儿童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戏剧样式。据了解,第14届中国戏剧节于2015年仍在苏州举办。
中国戏剧节是一项全国性的戏剧展演和评奖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些剧目的主演大都由梅花奖演员担纲,其中不乏梅花大奖和二度梅获得者。
徽剧《惊魂记》是11月17号晚上在苏州公共文化中心剧院与观众见面的。这个改编自莎士比亚作品《麦克白》的大型徽剧,引得满堂喝彩。当晚在现场观摩演出的南非国家艺术节主席伊斯梅尔伊斯梅尔•默罕默德说,这是他第一次欣赏到中国戏曲演绎的莎士比亚戏剧,他说这出徽剧让人联想起古希腊悲剧,整个演出“妙不可言、色彩徇烂,充满舞蹈语汇”,欣赏这出剧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当他了解到徽剧是中国国剧京剧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时,更是表示期待徽剧《惊魂记》能够参加明年的南非国家艺术节。他说,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戏曲化,可以增进世界人民的“理解与分享”。
徽剧在历史上被称为“徽班”,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早期是在“徽池雅调”内部孕育、演化过程中,经过吸收、融合“昆山腔”、“戈阳腔”、“目连戏”以及“秦腔”等优秀古老剧种的艺术精华逐渐成长起来的。徽剧擅长用夸张、变形的表演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即“内心外化”,恰好与《麦克白》原著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相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