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皖西庐剧再放光彩|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皖西庐剧再放光彩
日期:2013/12/11 9:28:22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517次

 11月26日晚,大型庐剧现代戏《信义人家》全市巡演,在裕安区平桥乡三里岗村拉开帷幕。随后,该剧将在全市其他区县、部队以及部分高校陆续演出。皖西庐剧又回归到了大家的视线中,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皖西庐剧,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曲调柔美、唱腔圆润、表情感人而著称,代表着六安的文化品牌和综合艺术形象,曾鼎盛一时。然而,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皖西庐剧也曾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其传承发展之路上遇到了重重险阻,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批庐剧老艺术家成立皖西庐剧艺术研究学会,携手新秀致力于将皖西庐剧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曾经鼎盛

  如今在电脑上打开百度上直接搜索“皖西庐剧”,会找到相关结果约47500个,其中有很多对其详细介绍的词条。在皖西庐剧艺术研究学会创办的《皖西庐剧》杂志第一期中,《皖西庐剧简述》一文更是表述出了皖西庐剧是发脉皖西的地方剧。根据相关资料以及庐剧老艺人们的介绍可得知,庐剧原名倒七戏,俗称“小戏”、“小倒戏”“小蛮戏”。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故于1955年经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庐剧。

  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端公戏、徽剧、采茶戏等唱腔逐步发展而成。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受各地风俗、语言和欣赏习惯的影响,形成了西、中、东、北四路流派。其中西路庐剧以六安、霍山为中心,流行于金寨、霍邱、岳西和湖北省的英山、麻城及河南省的固始、商城等地。其唱腔丰富,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曲调上保留了较多的小嗓子唱法,接近皖西山歌的风韵,传统剧目约有200多出。现按艺人师祖辈从艺年代推算,皖西庐剧距今约有200余年的历史。

  建国前,庐剧是以民间半职业、职业演出的形式出现的,大小剧目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艺人生活无保障。建国后,庐剧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1951年,倒七戏艺人萧玉福在相关部门帮助下组建“德庆剧团”;1952年,霍山组建发展“霍山县庐剧团”;1953年,六安城区建立“皖西庐剧团”。随后,舒城、寿县都相继建立了庐剧团。

  值得称道的是,皖西庐剧团1962年和1982年分别创排了大型现代戏《程红梅》、《妈妈》赴京演出,随后又创排演出了现代戏《霜天红叶》、《鸳鸯鞋》、《刘邓在皖西》、《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剧目,多次由省、市领导同志率团赴新疆和福建前线部队慰问演出。其中庐剧《刘邓在皖西》为地方戏演伟人开创了先例,于2004年至2005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向全国整场播出达13次,《八月桂花遍地开》把沉寂了数十年的当年红军时期广为流传的“穷人调”、“好汉歌”、“送郎当红军”等革命历史民歌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2005年,皖西庐剧随市政府代表团出访芬兰瓦尔考斯市。

  发展遇阻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皖西庐剧流行区的群众几乎时时与庐剧为伴,他们插秧、采茶等劳作时,手里忙着农活,嘴里唱着庐剧助兴。等遇到喜事和重大节日时,大家更是离不开庐剧表演。随后短短几十年,皖西庐剧团无论在剧种的发展,剧团的建设,剧目的创新,音乐的改革以及演员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借罗衣》、《休丁香》、《程红梅》、《妈妈》、《点状元》等一大批优秀剧目的相继问世,也让武克英、汪宏云、孙自婵、盛泽斌、陈其英、王林、梁春贤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走红省内外,更是引起了全国戏曲界同仁的瞩目。无怪乎当时有人说:“西路庐剧是安徽庐剧的‘半壁江山’”,“只有‘西路’可以救庐剧”。

  著名的庐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武克英,为庐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文化部定为庐剧传承人。她十几岁进入庐剧团,经历了庐剧最为辉煌时期。“那时候几乎天天演出,曾连续3个多月送戏下乡100多场。”武克英至今记得当时许多村民都是拿出平时积攒舍不得吃的鸡蛋换票。而剧团在市区的演出,也总是场场爆满。由武克英饰演林黛玉的庐剧《红楼梦》传遍江淮大地,就连到黄梅戏盛行地安庆演出时也是“一票难求”。谈到往日的辉煌,想到眼下发展的重重阻力,武克英深感焦虑和责任。

  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辉煌之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流行文化发展,庐剧走上了下坡路。由于长期的戏曲不景气和多元化艺术形式的冲击,庐剧的演出市场低迷,庐剧观众群体逐渐趋于弱化。“好多庐剧故事都是讲农村农民生活的”、“庐剧唱腔有种悲痛的感觉”、“庐剧里的唱词都是方言,听不懂”……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有着“哭腔”特性的庐剧,在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轻的市民眼里,已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不愿去听更不愿去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后继人才匮乏、学术研究薄弱、专业表演遇冷……很长一段时间,全省只有皖西庐剧团和合肥庐剧团等为数不多的专业剧团艰难维系勉强演出。

  对此,庐剧老艺术家马贤炯、马洪涛提出了三忧:忧表演人才贫乏,演出技能弱化;忧主创后继乏人,事业发展艰难;忧缺乏中介力量,发展举步维艰。

  再放光彩

  演出是一个剧团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剧种能够传承下去的载体。然而长期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青年一代观众的需求,皖西庐剧团更多的是组织综艺节目演出。

  2010年8月,皖西庐剧团和皖西大戏院打破传统观念,组建了六安市皖西演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改制转企之初,原皖西庐剧团部分老演职人员认为,新公司为了打市场顾了综艺可能丢掉了庐剧。而部分青年庐剧演员则认为,新公司要发展综艺,戏剧演员早晚会被淘汰。针对当时的市场情景和员工顾虑,该公司董事长陈席认为多元化时代的舞台需要综合艺术并不排斥戏曲表演,提出了不仅不会丢掉庐剧,而且还要使其再放光彩的发展目标。与庐剧急速衰退不同,黄梅戏在时代的冲击下却兴旺得多。陈席认为,庐剧没有较早地与现代媒介技术相结合是发展遇阻的一个根源。为了庐剧艺术的继承、保护和创新,该公司做了很多努力,尤其在创新方面,大胆改革唱腔、创演现代戏以及培养新人。曾原先“手捧铁饭碗,守着舞台没戏唱”的尴尬处境,到每年完成各类演出200多场、艺术精品生产步入省内地级市演艺行业第一方阵,让陈席和员工们看到了皖西庐剧传承和发展的希望。2010年,庐剧新秀冯晓微主演的现代庐剧《杜鹃啼血》以鲜活灵动的舞台表现和扣人心弦的唱腔,获得了安徽省第九届文化艺术节五项大奖。现代戏的创作不仅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时代乐章,也给大众带来了一种新的精神享受。

  2012年11月,一些离、退休庐剧艺术家带着对庐剧的热爱以及传承的责任心,经过几个月的调研、筹备,组织成立了皖西庐剧艺术研究学会。学会执行主席沈晓富告诉记者,他们开展庐剧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剧目整理、带徒传艺,着力培养庐剧新人,并陆续发行了《皖西庐剧》杂志,还积极组织展演送戏下乡,为的就是皖西庐剧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013年,在第二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庐剧表演《观画》通过新媒体和新的艺术样式,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古老艺术传承需要培养青年演员,更要争取青年观众。作为山水文化节的一个活动,我市不仅举办了庐剧小戏折子戏大奖赛,还举行了艺术论坛、民间爱好者打擂比拼以及传统大戏专场演出等,六安市戏曲艺术家协会主席、皖西庐剧艺术研究会执行主席沈晓富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希望培养青年一代观众欣赏情绪,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剧、熟悉庐剧。

  今年8月,由皖西演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编排的大型现代庐剧《信义人家》,紧跟时代,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参加第十届安徽省艺术节获得了多项奖项。眼下,这部《信义人家》正作为该公司年末“送戏下乡”的主打曲目,唱响六安市的每个角落……

稿件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陈成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