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徽州文化的特点|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徽州文化的特点
日期:2011/8/5 14:11:12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1626次

      徽州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徽州文化的范畴。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有学者指出,徽州文化的特征是学成派、商成帮,我以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菜是徽州文化中的精华,学术界在研究专业史时无法绕开这些课题。为了普及徽州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决定把这些文化现象提炼出来,编辑出版这本《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

      这十大流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独树一帜,在各自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徽商在明代中叶后至清道光年间,无论比商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商业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独领风骚三百余年;新安理学是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缩影,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徽派朴学在精严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尤其是戴震把对理学的批判与对封建特权的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具有人道主义意义的人性理论,被称为启蒙主义者;新安医学注重师承、家传,崇尚医德,追求德艺双馨,形成了一些学有所传、业有所精的医学世家,所主张的“固本培元”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精华;新安画派是中国山水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其画作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文人流派篆刻的主流,一部徽派篆刻史,几乎就是中国文人流派篆刻史;徽剧乃京剧之母;徽派建筑精美如诗,堪称中国传统宅居中的精品,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徽菜则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文化十大流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精神内涵深刻,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弘扬。

      徽州文化在以下五个方面很有特点:
      一是平民化。徽州文化极具平民化的倾向,在新安理学的推动下,徽州平民教育非常普及,早在元代就已经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且不论从民间产生的音乐与舞蹈,就是已经文人化的戏剧,也非常注意适合一般老百姓的口味,“徽州腔”的产生,正是平民化的体现。徽剧讲究感官刺激,注重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与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平民观众。

      二是兼容性。徽州文化注意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其他地域文化优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徽剧声腔就是在广泛吸收了弋阳腔、昆腔、秦腔等唱腔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表演上继承了目连戏翻台子、跳圈、串火、飞叉、滚打、变脸等武打和杂耍技巧。新安画派对米友仁、倪瓒、黄公望画风的汲取,徽派版画熔诗文、书印章和图画为一炉,都是兼容性的体现。

      三是乡土性。徽州属于封闭型的自然地理单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长期生长在这里,会给人一种超脱、清新、恬静的陶冶。新安画派淡雅简练,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风味;徽派版画细密纤巧,典雅静穆,无一不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清吴逸所绘的版画名作《古歙山川图》,其中题名“东山”的特写、“篁南”的驴队、“新安江”的拉纤、“歙浦”的船夫,都使我们从画面嗅到古徽州百姓生产劳动的气息。
 
      四是儒家化。徽州文化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同新安理学的长期浸淫分不开。徽州商业道德的最大特色便是“以儒道经营”,即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行事,所谓“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讲的就是儒商道德。艺术上也是讲究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就是在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之际,文人思潮也是“哀”多于“怒”,“悲”多于“愤”,“隐”多于“叛”。新安画派苍凉、冷漠、幽寂的意境和醇正简明的笔法成为中国文人画发展的一大高峰,是儒家思想在绘画艺术上的典型表现。刘海粟曾说:“就人品艺品而言,黄山画派代表人物均高于扬州八怪、金陵八家。”就是从儒家正统的角度来评价的。

      五是扩张性。徽州文化不仅仅是徽州的文化,它并不满足限于一隅,随着徽商足迹遍及天涯,它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扩张意识。徽剧一开始就在徽州邻县流传,清代中叶完全超出徽州地域界限,风靡全国,最后走入皇都,演变成京剧,成为国粹。徽州书商坊斋分布全国各大都邑,流寓外地的刻工也很多,杭州、苏州、金陵等地的版画艺术,无不受徽派的影响,遂使明末以后中国传统版画都在向富丽精工的方向发展。徽州文化强烈的扩张意识使其具有全国意义,较之偏于一隅的区域文化要高出一个层次。

      徽州文化的平民化、兼容性、乡土性、儒家化、扩张性特点,对当前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颇有启示。首先,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有大众观念,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合现代大众的欣赏口味。例如京剧,是从徽剧演变而来的,而徽剧讲究感官刺激,注重武戏和杂耍等表演形式,也非常适合现代大众的欣赏口味,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吸引观众。第二,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当代文化中一切积极的成果,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的优点,在发展中创新。对黄山市来说,不仅要传承、弘扬徽州文化,还要创造出适合当代形势的黄山文化,为把黄山建成文化大市而努力。第三,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特别是它在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情感与伦理、外物与内心之间讲究和谐的“中和美”精神,以创造和谐社会。

      可以相信,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徽州文化一定会在新世纪、新时代得到传承与弘扬,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