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孜东矿集控中心引进了德国PSI公司三级SCADA软件系统
先进的单轨吊运输系统为迎头输送物资材料,双臂凿岩台车与侧载装岩机在迎头紧张施工,德国OLKO公司的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正在进行壁后物料充填作业……这是笔者在国投新集口孜东矿井下西翼轨道大巷见到的场景。
作为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国投新集口孜东矿认真落实公司“安全、集优、精益、超越”的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全矿区样板化快速掘进线,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自动化掘进作业线。
安全高效降成本。 “在炮掘施工中,像33.9㎡的超大断面(标准断面为15㎡),普通掘进一般需要8部风锤以及12名工人,用6个小时才能完成全茬炮眼。而现在使用双臂凿岩台车,只需两名台车司机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自动化的装备,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工效的提升,人员比普通掘进队减少了三分之一,减少了人工成本。”在西翼施工的综掘六队队长朱家顺说。“由于使用先进设备,迎头五米范围内无人施工,提升了安全系数,真正做到了安全高效。”
 口孜东矿供电系统应用的高低压供配电设备
装备集优提效率。双臂凿岩台车与侧载装岩机的配合使用,大大提升了掘进效率。配合德国GTA掘进自动化支护平台及德国OLKO公司应用成熟的全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和充填工艺,减轻了地面及井下轨道运输及副井提升的运输压力,增加了支护强度,优化了迎头的施工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大断面巷道一次性支护到位,提高了支护效率。采用单轨吊为掘进工作面配送物资,提高了运输效率。谈到快速掘进线,该矿掘进副矿长汪向明坦言: “在西翼轨道大巷,集中了公司及至国内最先进的掘进设备,采用了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在33.9㎡的超大断面、复杂地质条件以及支护难度大的情况下,成功实现月平均单进80米(折合标准断面180.8米)的好成绩,相对于普通炮掘标准断面月进尺60米的水平,掘进效率提升了3倍。在2011年7月,该掘进线还创下了月单进126.5米,折合标准断面285.8米的记录”。
精益管理显成效。为加强快速掘进线的建设,该矿创新思路,认真落实“精益”管理理念,将先进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综掘六队实施责任包机管理,落实每台设备的责任人,制定详细而规范的设备性能说明与责任书,建立完善“导师带徒”激励机制,引导每位职工扎实学习技术、精心维护设备,精益求精强技能。此外,该队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轮值活动,通过选拔生产骨干轮流担任班组长,积极参与班组管理并不断建言献策,大大提升了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职工团结合作精神,在快速掘进线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职工公寓(刘徳晶摄)
赶超跨越再提速。创新是快速掘进线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建设矿区样板化与全国一流快速掘进线的目标,口孜东矿站在了赶超跨越的前沿。目前,该矿在掘进作业线现有的设备及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深挖内潜、通过不断实践与摸索,大力推进掘锚注一体化作业,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建设目标,不断将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建设向一线延伸,同时加快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精心维护设备,为赶超跨越宏伟的目标注入了崭新活力。 “一旦实现了掘锚注一体化作业,预计单进水平将从80米(标准断面180.8米),提高到100米(标准断面226米)以上,施工人员也将减少到70人以下”。朱家顺信心满满地说到。
快速掘进作业线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掘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优化了作业环境,催生了新集“新速度”,推进了公司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进程。(张闻宇 通讯员刘徳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