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9时许,冬日的太阳暖暖地晒着,记者来到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这是一个奇特的江南小镇。小镇的主要街道丹向路,北段属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南段属于博望区丹阳镇,素有“一脚跨两省,鸡鸣闻苏皖”的说法。
记者看到,丹向路两旁,商铺鳞次栉比,有卖蛋糕的,有卖干货的,有卖烟花爆竹的。市面非常繁荣,路两侧井然有序。在丹向路省界线安徽一侧,是小镇上唯一的农贸市场。进入市场内部,只见一块块摊位前,买菜、办年货的群众川流不息。 “我这片摊位一年租金两千元,生意挺好的。”家住江苏丹阳的蒋师傅一边招呼顾客,一边与记者攀谈。他说,农贸市场虽然设在安徽一侧,但不少摊主都来自江苏。“安徽这边有自己的经营优势,吸引我们过来了。 ”蒋师傅说。
蒋师傅口中的经营优势,正是丹阳镇在与邻居的融合发展中敢于争先的成果。紧挨着皖丹阳农贸市场的一片建筑工地,曾经是苏丹阳的农贸市场,两边同质竞争、互不相让。为增强对商户的吸引力,丹阳镇投入大笔资金,对原农贸市场扩建升级。搬迁时,镇政府与经营户签订协议,明确搬入新市场后三年内不涨价,并组建农贸市场服务公司加强管理服务。新农贸市场人气一日比一日旺盛的情况下,丹阳镇政府与苏丹阳方面积极协商,谋求错位发展。去年,苏丹阳拆除自家农贸市场,改建小商品市场。
记者走出农贸市场,只见街头一些施工人员正在对广告牌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针对广告牌乱披乱挂现象,博望区政府决定投资统一改造丹向路门头店招80余户。 “这条路也是刚刚修好的。 ”沿街经营户蒋培兵指着门前的丹向路说,以前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一下雨门前满是积水,生意很受影响。 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将破损混凝土路面升级为沥青路面,沿街人行道更换彩色面包砖,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也全面更新。 “这是树立形象的需要。 ”丹阳镇镇长邵长海告诉记者,在与江宁区横溪街道进行沟通后,双方打算今年将沿街店面建筑风格统一为简约徽派,在征求经营户意见后就着手实施。
丹阳镇树立形象的努力正在收获回报。“最近我们成功引进南京一家企业投资,实现新年‘开门红’。”邵长海说。他口中前来投资的南京企业,是一家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商,此前已在江宁区设有工厂。丹阳镇瞅准机遇,利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积极吸引投资。对前来投资的企业,镇党政领导每人联系2到3家,定期走访了解发展需求,对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给予奖励。同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对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 “这家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商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预计带动约300人就业。”邵长海满怀信心地表示,镇里正谋划出台进一步举措,引入更多高质量投资。
新春新气象。丹阳镇经济发展越来越“红火”。 “你看那儿,还要再建一个综合市场,听说就是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那种模式。 ”丹向路上一家蛋糕店的丁老板,指着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自己打算再租几间门面房,扩大经营规模。
此时已近中午,伴随着蛋糕店老板雄心勃勃的宣言,街市上叫卖声、汽车喇叭声、店铺内招揽顾客的音乐声,各种声音宛如一首昂扬的“交响曲”,宣示着这个边界小镇的勃勃生机。(汪国梁、贾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