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千年民俗的“涅槃”之旅(图)|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千年民俗的“涅槃”之旅(图)
日期:2014/2/19 9:38:34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40次
正月里来年味浓。位于合肥市城隍庙的市文化馆大院,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戏台上的群众演员一唱一和、一笑一颦像模像样;皮影戏的幕布前

  2月10日,马鞍山市含山县的群众民俗表演队为当地农民表演舞龙灯。田斌锋/摄

正月里来年味浓。位于合肥市城隍庙的市文化馆大院,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戏台上的群众演员一唱一和、一笑一颦像模像样;皮影戏的幕布前

  春节期间,非遗文化传承人来到合肥市瑶海区农民工子弟学校——常胜小学,教孩子学剪纸。徐国康、解琛/摄

  正月里来年味浓。位于合肥市城隍庙的市文化馆大院,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戏台上的群众演员一唱一和、一笑一颦像模像样;皮影戏的幕布前,“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百看不厌;门楼上悬着的谜语字条触手可及,大人小孩仰着脑袋念念有词……岁末年初的民俗盛宴,正在市民身边悄悄“复活”。

   身边的节日“菜单”

  说“复活”,是因为很多民俗曾经沉寂。随着时光流逝,虽然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同在、生肖文化与人同在,但更多的并非生活“必需品”的民俗项目开始黯然消逝:乡间传承了一两百年的舞狮表演,狮身、狮头虽完好地保存在祠堂中,却已落满灰尘;春节里满街的手扎彩灯、大门上贴着的灶神年画,也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不禁要问,民俗项目是守成还是嬗变?

  “民间自发传承存在短板,复活民俗需要更强有力的推手。 ”2006年全国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政策,推动了众多民俗活动项目一一落地。比如,由合肥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市文化馆共同举办的新春文化庙会,每年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文化馆工作人员小杨笑称,馆内上下每年像央视办春晚那样操持一台新春文化庙会,10月份就开始着手策划,而平日里义务培训的戏曲队、曲艺队、民乐队等群众团队此刻正是施展才华、比拼才艺的时候,大家都乐在其中。近八十高龄的马云成依然能字正腔圆地表演“庐州大鼓”,九岁孩子王启响也能伶牙俐齿地唱“合肥门歌”。小杨告诉记者,老老少少的广泛参与让这个大院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接近一个月的活动,“保守估算有20多万人在这个大院里进进出出。 ”

  合肥城隍庙的热闹场景是全省各地很多民俗文化表演的一个缩影。省博物馆里的剪纸展、民俗展演现场人头攒动,合肥包河区大圩镇农民文化乐园“民俗文化演出迎新春”热热闹闹,阜阳市民间舞蹈展演闹新春、界首市“红红火火过大年”踩街活动、黟县群傩闹新春、蒙城县“我们的中国梦”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南陵县新春元宵灯谜会、无为县灯会展演等,都在以各自的传统民俗项目展示不同的地域风范,让这个春节萦绕着欢天喜地的氛围。

  民俗的“现代面孔”

  黄山市的黎阳古街上,黎阳仗鼓、隆阜抬阁等定期展演,歙砚、徽州三雕的传承人纷纷在此安营扎寨,他们说这里浓郁的徽州文化风情能激发创作激情,也为他们提供市场空间。

  去年9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通过文化部验收。毋庸置疑,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与民俗复活的关系是密切的。黄山市从保护区建立伊始就遵循整体保护思路,对非遗及其依托的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作出整体的保护规划。截至去年底,101个古村落、1205幢古民居得以修缮,建成了屯溪区湖边古村落、黎阳古街等13处集中保护古村落。在祁门县历溪村一处修缮完好的古建筑里,历溪村目连戏剧团负责人王红模说,他们平均一年要在这里演出20场左右,演员们都觉得在古老的徽派建筑里演绎古老的目连戏,特别带劲儿。

  如果说古民居等固态文化遗产与流传在口头、手中的民俗项目属于相生相依的话,那么旅游景点、城市园林与古老民俗的关系近年来则显得愈发亲密。阜阳生态园游园灯会已成为传统品牌,今年第六届如期举办。合肥市徽园举办的新春民俗庙会,大型舞龙舞狮民俗表演、新年敲佛钟、庐剧表演等成为保留项目。合肥市非遗园在年底举办的“庐州灯会嘉年华旅游月”,把夜间赏花灯、猜灯谜,与集声、光、电、火、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水上综合表演结合起来。不少游客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很多景区的民俗活动逐渐从“园区点缀”向“主打项目”过渡,民俗活动与群众休闲生活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民俗学家乌丙安认为,在“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传统民俗项目的重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修补城市社区民众主体的文化记忆,大力普及非遗知识;二是大力修复濒临失传的表演艺术和手工艺,让这些民俗项目走进日常生活。看来,古街古巷与现代旅游景点,似乎正是代表着文化记忆的续存与文化消费的兴起,传统民俗的沿袭与传承有了一片厚实的土壤。

   文化的活态载体

  民俗爱好者小唐最近在关注一档电视节目——中国猜谜语大赛。央视继去年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之后,中国猜谜语大赛、中国成语大赛令很多人跃跃欲试。“汉字秀”的背后,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释放能量。小唐认为,与很多电视节目专注于重金购置、改造“舶来品”不同,一档致力于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节目,唤起了大众主动参与、主动享受中国文化进程的意识。

  “北京的地坛庙会久负盛名,在那儿我曾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表演,其胜景被誉为现代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 ”合肥市文化馆艺术部主任刘小黎这些年遍访很多著名的庙会,感觉这些庙会之所以办得好、人气旺,是因为它们呈现的民俗表演技艺精湛、种类繁多,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

  没错,民俗可以是节目,也可以是符号,更可以是载体。近年来,很多源于传统节庆仪式的民俗项目,逐步被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在有条不紊的扶持、传习中,不少民俗项目得以复苏,重新迸发活力。从一个个具体的民俗项目,到传统节庆仪式,再到传统节日本身,最后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一脉相承层层叠加的过程。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些近在咫尺的民俗活动作为载体,唤起了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的热忱,让人们心有所依,从而产生很强的归属感。(蒋莉、晋文婧)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编辑: 陈成
标签:民俗盛宴 谜语字条 灶神年画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