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徽文化“活化石”徽州古建筑期待“涅槃重生”|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徽文化“活化石”徽州古建筑期待“涅槃重生”
日期:2014/3/13 9:18:40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03次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批复》,有徽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迎来了新的春天——

  “徽州符号”享誉全球

  成龙捐赠徽州老房子出国门,徽州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环秀桥被洪水冲垮,祁门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会源堂古戏台因火焚毁。去年以来,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徽派古建筑保护的高度关注。

  “徽州古建筑在全球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山市政协文教医卫体委员会主任汪炜介绍,徽州古建筑不仅是徽州人安身立命的场所,更是徽文化的承载体和活化石,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融美观与实用于一体,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也是徽派建筑的创始地。有资料显示,该市现有2座古城、4个古镇、101个古村、9条古街,存有古民居1855幢、古祠堂446幢、古牌坊121座、古书院12座、古戏台15座、古码头18处、古塔20座、古桥275座、古亭60座、古井99处、古道50条、古碑387处,是全省乃至全国古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

  徽州古建筑穿过数百年时光隧道,以其特有的沧桑、厚重和张力,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也留下了一方“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精神家园。然而,现存的徽州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自然损坏现象严重,且修缮与维护成本过高;加上城镇化步伐加快,无人居住或拆旧建新等人为毁坏情况也较为普遍。曾有媒体披露,前些年,徽派古民居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消失,而古民居以外的其他古建筑,由于多为无人看护的公共设施,毁坏现象更为严重。

  守住徽文化的“精气神”

  “徽州古建筑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无可替代,不仅是最具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存,也是比比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更是黄山市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黄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徽州古建筑,就是守住徽文化的“筋骨肉”、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

  2009年起,黄山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全面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并出台规范性系列文件,对涉及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等作出明确规定。5年来,黄山市投入60亿元,实施了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建成古建筑集中保护地13处,打造艺术会所、民俗客栈、特色酒吧、休闲茶社、传统作坊、地方小吃、农事体验、摄影影视、健康养生、艺术创作、休闲度假、收藏展示等12类旅游特色业态和文教卫体等7类民生服务业态964处。

  2月21日,黄山市召开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起对“百村千幢”工程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将古建筑保护范围拓展到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4类空间形态,涵盖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古码头、古塔、古桥、古亭、古井、古道、古碑等12类单体古建筑形态,通过实地摸底调查,逐一造册建档,实行挂牌保护、分级包保、分类利用。同时,鼓励社会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徽州古建筑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摄影、写生、演艺、影视、收藏等衍生行业,推动小商贸、小茶吧、小客栈入村驻户。

  “徽州乡愁”代代相传

  “徽派古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中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现在里面还有人居住着,所以是个活态的传承空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言,国家应加快建立民间私有古建筑的保护机制,将徽州古建筑纳入资助体系。

  徽州古建筑点多面广,保护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短缺。 “解决资金问题,关键是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黟县县委书记洪建春认为,目前古建筑保护主要有认养、认保、认租、认购四种形式,下一步将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古民居认购管理办法,搭建全县统一公开的古民居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古民居依法转让先行先试,打通古民居保护利用市场化路径。同时,探索成立古民居收储经营公司,以宅基地产权置换、集中收储等方式,将更多古建筑资源收归国有,从根本上解决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难题。

  古藤老树、小桥流水,还有青石板、马头墙,承载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是徽州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乡愁。据了解,黄山市将修改完善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运作机制,通过统一创意策划、统一市场招商、统一市场营销,打造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新业态,真正使之成为最具生产力的优势资源。同时,结合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古建保护与美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绿色质量提升、“三线三边”整治、百佳摄影点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区域控制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吴江海)

标签:徽文化 徽州古建筑 小桥流水
编辑: 付刚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